未来太空竞赛需要民营航天“上位”

时间:2019-04-12 08:33:5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14年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等国家民用空间设施建设,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这为民企进入航天领域点亮了灯塔。

  几年来,国家导向逐渐明晰,许多人感叹“中国商业航天迎来了春天”。

  但航天专家黄志澄认为,中国商业航天的春天还没有真正到来。

  太空竞争中,民营火箭潜能或被“唤醒”

  在与科技日报记者的对话中,中国民营火箭公司纷纷表示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

  星际荣耀公司总裁助理姚博文说,国家发射场已经向民营火箭打开大门,这是观念上的巨大转变。

  国家发改委2月发布的公告中提出,鼓励外商投资商业航天产业的上下游各领域。其中与火箭相关的投资领域包括运载火箭地面测试设备、运载火箭力学及环境实验设备。翎客航天公司技术总监楚龙飞觉得,这是很好的信号。

  蓝箭航天CEO张昌武表示,过去5年可以明显感受到国家在商业航天领域开放的魄力和支持力度,这样的开放程度,同期即使是美国也难以比拟。

  但黄志澄认为,为什么需要民企,民企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很多人有不同的认识。

  “从国家层面,航天领域存在竞争是好事,能促进航天强国建设,也能让我们有紧迫感。”航天科技集团六院院长刘志让曾表示。

  姚博文将民企定义为“国家队”的补充。他说:“我们现在不用去谈论登月探火,或是急于争当行业领头羊。当整个行业都沉下心研究技术,刺激航天技术的发展,才是民营航天应该发挥的作用。”

  张昌武也表示,蓝箭所要扮演的角色是始终坚持差异化定位,扮演好补充者的角色,同时充分体现出技术的独特性和可靠性。

  黄志澄表示,多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为主的航天国家队拥有很高威望。从决策层面来说,我国与美国不同,还没有看到把民营航天做强的迫切需求。但他认为,未来我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尤其是载人探月探火等方面,很可能面临与美国的竞争,届时民企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例如,载人登月需要靠国家队,但建设月球基地可能更需要民企。他说,月球资源开发市场风险高、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完全由国家队花纳税人的钱去开发未必妥当,而民企则更适合去做。

  楚龙飞对此表示认同:“在未来更广泛、更通用的太空开发和应用领域,很可能不是以国家为主导,而是商业公司在前台竞争。”

  “当商业航天的作用充分体现时,才能真正迎来春天。”黄志澄说。

  充分利用航天资源需要新的举国体制

  面向未来太空市场,黄志澄认为需要一种新的举国体制,将现有航天资源充分整合利用。“国家队几十年来经历过失败、总结、大量投资,没有必要让民营航天去重复走这些路。”他说,这种体制要集中全国优势资源办大事,既发挥国家队的主力军作用,又具备民企贴近市场、机动灵活的优势。

  黄志澄多次提出建立混合所有制公司的主张。

  这种经济形式在国内航天领域已经出现。航天科工火箭公司2017年完成A轮12亿元融资,其中包括民营社会资本;零壹空间、蓝箭等公司则引入了包括地方政府资金的国有资本。

  但黄志澄觉得还不够。他认为,国内民营火箭公司最需要的是跟航天科技集团开展合作,因为他们需要的技术、人才资源主要在那里。

  对此,民企显得比较谨慎。“和国家队的合作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多角度的探索。”张昌武说。

  楚龙飞表示,在业务采购或基础设施共用方面都可以合作,但在核心人才方面,目前很难找到体制内外都能满意的合作模式。

  民企的矜持情有可原。“双方的关系是不对等的。”黄志澄说,“航天科技集团有技术、有人才、资金雄厚,也按照国资委要求开展了混合制改造。有什么必要去跟民营航天公司合作?”

  两大航天集团源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曾经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等历史沿革。黄志澄说,如今它们由政府部门改制为企业,过去很多研究所、科研人员都留了下来。除了许多总体设计部门,还有大量研究结构、材料、真空环境、电子器件、空气动力学等应用基础学科,以及研究发展战略、标准化的单位。“这些资源仅服务于集团公司,太可惜了。从集团角度说,放开一些与工程关系不很紧密的研究单位,也有利于自身发展。”他说。

  黄志澄希望,我国能逐步建设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将上述资源统筹起来并向全社会开放,提供公益性的服务,更能物尽其用。这需要国家层面来协调、推动。

  (科技日报北京4月9日电)

上一篇: 明莉腰细腿细欧美大模范遭热议

下一篇: 明莉受赵宝刚认可出演《青春斗》 戏路广曾...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