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倡议执行如何?天热了是否还要戴口罩?今天的发布会详解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1-06-18 20:04: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今天(6月17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朱剑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市疾控中心主任付晨解读《关于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来看文字实录↓

  

   

  ——热点问答—— 通过组织领导、工作保障、社会动员、广泛参与落实实施意见

  Q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上海连续三年出台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全民健康文件,有哪些具体有效的措施落实实施意见?

  A邬惊雷:我们出台了很多的文件,关键在于抓落实。从这几年的情况看,我们上海的整体的城市健康促进应该说是非常有效果的。这当中我的体会是城市的管理中组织领导非常重要。各级政府始终把爱国卫生运动纳入到常规的工作当中,纳入到平时要关心的议事日程当中。另外,我们也在政府的绩效考核当中把爱国卫生运动的主要的内容纳入。这是对政府层面。我们对各个单位、个人主要是激励体系,用评先评优等方式给予激励,当然对于不好的我们同样会批评通报。

  

  第二我觉得爱国卫生运动很重要的是工作上如何进行保障。其实它是有很广泛基础的群众的工作。一个它要有人力的投入以及经费的保障,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我们落实爱国卫生服务费用,保障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和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等工作开展。还有工作保障当中特别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的保障,爱国卫生队伍要培育一波人。对于从事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组织发动的能力以及随着形势的变化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当中我们的培训、教育的作用很关键。我们对于一些街镇干部、村居干部的培训也是做得非常好的。 第三个很重要的就是社会动员。大家看到在这次整个防疫过程当中,我们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发挥了社会动员就是爱国卫生的群众工作的优势,我觉得这其实是我们好的传统和优势。我们在整个工作当中,把爱国卫生作为基层治理的很重要的内容。同时我们也把它和精神文明的创建、文明单位的创建联系在一起。在广泛发动当中,“工青妇”历来是我们的优势。还有我们从卫生系统本身来讲,现在大量的家庭医生深入到社区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还有很多的志愿者等等。同时,我们社会动员的另一个特色是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等等都体现了。 第四,我们在这些工作当中,宣传引导非常重要,就是让市民群众要广泛参与到这当中。一个就是健康教育和健康普及的工作要去更进一步做好。上海市民的健康素养连续13年在逐步提升,哪怕一个百分点的提升对于我们的人群基数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改变。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得市民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中,在疾病的预防和整个防疫过程当中,能以科学理性配合并主动参与。而且我觉得通过宣传引导,我们市民本身就发挥了监督、参与的作用,使得我们整个社会不断循环往上。我想这是我们贯彻落实的一些基本的做法和体会。

   防疫三件套五还要已经成为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标配

  Q新民晚报:爱国卫生是长期优良传统,疫情发生至今爱国卫生运动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下一步怎样做出新意引导全民参与?

  A吴凡: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国家卫生领域的一项长期的很好的做法和优良传统,70年来爱国卫生运动在我们居民的健康水平的提升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这种作用在最早期我们控制传染性疾病,特别在60年代血吸虫病的防治充分利用了爱国卫生运动,使工作取得巨大成效。之后传染病防治上爱国卫生运动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70年一路走来,爱国卫生运动不同时期针对当时的健康问题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可以盘点一下上海的一路历程,2003年我们上海市率先在全国开启了建设健康城市的工作,2005年上海在原有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基础上加挂一块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的牌子,到2016年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在上海召开,世卫组织赞誉上海是健康城市工作的样板城市。由于我们国家在爱国卫生运动以及健康促进方面做的杰出成就,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专门给中国政府颁发了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这块牌子足足的分量说明了问题,更重要的是接踵而来2019年底、2020年初我们遭遇的新冠疫情当中,中国政府在健康的社会治理上的做法和成效已经毫无疑问的展现给了全世界,充分证明了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给中国政府颁发的这个奖是很有分量。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就我们上海而言,疫情到现在一共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已经做了13轮爱国卫生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这种群众动员在我们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应该讲我们也是分阶段,不同阶段做了不同工作,而且和我们的民众有很好的沟通和互动,让大家来配合不同阶段的疫情防控需要,应该讲防疫三件套五还要已经成为了我们今天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标配,也让我们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了我们今天疫情防控的无形的防护服。 你刚才问到的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怎样做?应该讲我们上海市的爱国卫生运动也好,健康促进工作也好,走到今天我们的基础非常好,但是新的时期我们又有新的内涵,我们平时讲到爱国卫生运动,上了岁数的人脑海想到的一定是除四害,打扫卫生。其实我们在今天的新时期又赋予了新内涵,什么新内涵?我们这个爱国卫生运动已经从原来单纯的狭义的小卫生就是打扫环境卫生、消除四害的角度,发展到了大卫生的理念,整个就是我们人的健康、环境的健康以及我们软环境政策的健康,健康融入万策全健康的理念有个巨大的转变。 第二从原先单纯为了防治传染病转向全民的健康促进,从疾病防治转向整体健康提升和促进,这个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这一次的文件下发,大家如果仔细去总结的话,还有非常重要的四个“更加注重”,从我们的理念、体系到路径和手段。 理念的提升一个就是更加注重理念的转变,这次文件出台,大家看2019年上海出台的健康上海行动,里面的内涵如果大家细读,就可以发现在这些文件的编制过程当中,我们更加注重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从单纯的环境卫生的治理向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转变,这还是硬环境。同时包含了一系列软环境的促进,立法、法治的建立以及我们有很多机制的建立,让社会健康的习俗的建立成为我们关键的内涵,我们在这些硬环境和软环境的推进上,健康环境的推进上是齐头并进,这是第一个注重理念的转变。 第二个注重的转变是更加注重体系的建设,任何一项工作的完善都需要有一个体系去做,这个体系建设,大家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我们有市、区和街镇三级管理工作的网络,但我们在爱国卫生运动上,我们更加注重建设从市、区、街镇到村居、楼组我们称为五级联动工作网络、三级管理架构的建设,同时落实专兼职人员,能够日常的管理和从事这项工作。同时在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有村居爱卫的组织方面,我们要更加的健全来织牢网点,过程当中要注重市和区两级技术支撑指导机构的建设,就是怎样去进一步让我们的爱国卫生运动更精准、更科学,需要这些技术支撑机构来给予更好的指导。 第三个更加注重就是我们要更加注重路径的拓展,这个路径的拓展包含了我们从原来的单纯的宣传动员、发动群众的角度,刚才邬主任讲健康上海行动当中和这次的行动当中,我们把健康的影响评估制度写了进去,同时要建立公共卫生环境评价机制,来加强爱国卫生运动的立法以及各项标准的研制,就是用法治和标准进一步科学和规范我们今后的爱国卫生运动的工作,这样使得我们这些路径从单纯的宣传动员向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方面转变。 第四是要更加注重新的创新手段的使用,这里面依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提升整体爱国卫生运动的科学管理水平,原来蚊蝇的密度老百姓有切身感受,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动态的报告和评估机制,我们可以把这些蚊虫的密度以及居民的感受图能够在我们上海的地图上“一网统管”的地图上不同的显现,更好更科学更精准的找准这些薄弱环节和地方,来更加有效的进行我们的促进和改善工作,同时,也把健康融入到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企业、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医院,这些走到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 我们确实在一系列的建设过程当中,建设了一批示范的健康园区、健康街区、健康商圈还有很多科创园区里面,可以看到挂的牌来进行示范,这种示范作用的基础上,还有我们还建立了居民的健康积分制度,鼓励居民转变自己的行为,共同参与到整个环境整治和健康促进的工作当中,这个过程我觉得特别好,居民参与以后确实能从过程当中来感受到他的健康是获益的,他的获益和激励机制是良性的互动,最终变成原先是你要我做,变成了现在我要做,我想垃圾分类、环境整治就是非常好的典范。 随着我们这些慢行步道、健康路的建设、运动小区的建设等等,居民获得了健康的益处,也更加的爱护和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在这里我们也不忘记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健康的公益活动当中。

   通过一个制度保障、一套技术方法、一批评估机构、一批专家队伍推进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实施

  Q东方网:我看到这次文件里有提到健康影响评估制度,能否介绍一下,上海在这方面的进展情况?后续将如何大力推进这项制度?  

  A付晨:健康影响评估制度是推进健康上海行动的核心制度之一,也是促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重要手段。健康影响评估是对公共政策、规划项目、建设工程对公众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评估的制度和方法。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哥德堡共同声明》,倡导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并发布评估指南,指导各个国家开展评估工作。 去年,上海市疾控中心对如何在上海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三方面研究成果。 一是理论体系。我们借鉴国际经验,总结上海已运行多年的卫生学评价模式,开展评估范围、评估内容、指标体系、评估机构、评估流程、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管理办法》,建立了国内首个较为完整的健康影响评估理论体系。 二是技术方案。我们研制了《评估指南》和《指标体系》,评估指南明确了评估目标、评估原则、评估程序、评估方法等内容;指标体系提出了健康影响因素四大类、210个代表性指标和健康效应七大类、69个代表性指标。 三是开展试点。我们选取轨道交通15号线闵行区段工程项目开展试行评估,依据《评估指南》和《指标体系》,结合轨道交通特点,选定38个评估指标,从环境、社会与文化、经济与产业、生活方式等多维度系统分析,评估对周边居民、乘客及工作人员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提出“加强接驳手段、改善步行环境、鼓励轨道出行以及科学规划车站建筑布局、改善通风系统设计、强化减震措施”等措施建议,得到建设方的认同和采纳,达到保护公众健康的目的。 关于如何推进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实施,我们建议从“四个1”入手。一个制度保障,以地方性法规或规范性文件或等形式将评估工作制度化,持续有效开展;一套技术方法,在重大公共建设工程开展先行先试,进一步验证和完善评估指南、指标体系等技术文件;一批评估机构,制订评估机构建设标准,发展一批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评估机构;一批专家队伍,组建市区两级健康影响评估专家委员会,对评估工作进行指导,加强质量控制。希望通过健康影响评估制度的实施,更好地推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助力健康上海建设,维护市民健康。

   上海市民对公筷公勺的接受度都比较高,得到社会认同情况也比较好

  Q澎湃新闻:去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率先在全国发出推广公筷公勺的倡议,得到社会各界和市民的广泛欢迎,请问推进和执行情况怎么样?

  A邬惊雷:使用公筷公勺是去年疫情防控中很重要的社会公众推广活动。从整体来讲,这件事情我们通过分阶段推动,应该说现在的效果比较好。我们去年初倡议市民用公筷公勺以来,也非常感谢本市的餐饮业很快积极响应并采取措施。 从我们响应的情况来看,社会发动和动员是比较好的。我们做了一些社会抽样的调查,发现92%市民是非常支持并且会自己去实践使用公筷公勺的。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市民大家反映比较好,很重要的就是我们这些餐饮业的主体或者说这些大的集团比如像锦江、绿地等企业,他们旗下的酒店、餐饮业推广执行比较好,大家到这些饭店吃饭可能会有感受。 我们这个倡议出来以后,第二步我们如何去规范和引导?去年我们出台了上海市市民健康公约,这个公约特别提到了公筷公勺和分餐。这个公约出来以后,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去年底我们为上海制作了800多万个健康的公叉勺发放至全市常住家庭,推动家庭、社会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大家会明显感受到今年的一些家庭聚餐或者在外面吃饭中,这方面意识的提升。  除了这两步,第三步我们主要是政策环境对这些良好习惯的支撑。我们把规范纳入对健康餐厅的评选标准。我们也制定一些标准的服务规范,餐饮业从行业自律的角度形成了服务规范,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可能注意到去年市人大通过的《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这里面也把公筷公勺使用纳入条例内容,从法制上进一步固化。通过这些措施,上海市民对公筷公勺的接受度都比较高,得到社会认同情况也比较好。

   “一江一河”逐步成为了“健康上海”的重要打卡地

  Q文汇报:刚才有提到要加强“一江一河”健康公共空间建设,近两年,“一江一河”岸线不仅是上海城市新亮点,也是上海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请问如何发挥现有优势,更好体现健康元素?

  A朱剑豪:在“关于深入推进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实现健康环境全域化,要把健康元素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一江一河”两岸率先探索,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逐步成为了“健康上海”的重要打卡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设健康的公共环境。黄浦江两岸累计建成绿地和公共空间面积达1200公顷,苏州河两岸陆续新建长宁临空公园、普陀梦清园等,并改造静安蝴蝶湾、黄浦九子公园等滨水绿地。“一江一河”逐步成为上海重要的生态绿色走廊和中心城区的“城市绿肺”。 二是配置丰富的卫生服务设施。浦东望江驿和浦西杨树浦、水岸汇等系列品牌驿站基本形成服务网络,服务站点50个以上,平均每隔1公里就有一个驿站设置,综合配备卫生设施、休憩空间、应急设备等卫生服务设施。苏州河两岸全面开展河道清洁、市容美化、环境卫生改善等全要素综合整治和功能提升工程,城市形象和市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三是提供运动健身的活动场地。黄浦江沿线创新设置了漫步、跑步、骑行等“三道”设施,新增体育设施面积达55万平方米,因地制宜新增约40处滑板、攀岩等运动场所。苏州河两岸充分利用沿线绿地、桥下空间等有限资源嵌入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儿童乐园等活动场所,营造更加贴近市民生活健身的主题功能场景。   未来,“一江一河”继续围绕健康环境打造、卫生设施配置、活动场地丰富,持续“增量”“提质”,推动更多滨水岸线贯通开放,推动更多复合多元的健康元素在滨水空间中得到充实和丰富。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践行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多进行有效通风

  Q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最近天气比较闷热,口罩戴起来比较难受。很多人觉得自己打了疫苗是不是可以不戴口罩?有什么专业的防疫建议? A吴凡:我最近一段时间也被大家问得比较多。随着疫苗接种人群比例提高,我们国家的疫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是不是可以不戴口罩?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几点。 第一,爱国卫生运动的指导意见中有一点非常重要,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主动把握自己的健康,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你自己健康由自己说了算而不是被动地靠别人防护来保护你。我最近这段时间自己出去也觉得戴口罩很热,大家要灵活掌握口罩和社交距离的关系,能够很好地调节。口罩还是要继续戴,怎样掌握?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保持1-2米,相对来说可以在人群不密集的地方摘了口罩。去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公共交通以及我们认为高风险的场所比如医院等地,还有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比如在老年护理院、老龄公寓居住的老年人等等,还是一定要戴。 大家要注意我们戴久了口罩会出汗,口罩潮湿以后的防护效果是下降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一天一个口罩就不够了。比如如果你在菜场卖菜,在不断和人有接触的情况下,就一天要准备两个口罩,这样能保证效果是好的。 我最近看到一部分小朋友不太重视,戴口罩闷热家长就随他们了。我经常在小区的电梯里包括公共场所的电梯里看到很多小朋友不戴口罩。我觉得要特别提醒家长,孩子戴口罩是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为了预防新冠。大家知道上海在夏季都有一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小高峰,这也是帮助你孩子预防其他一系列呼吸道传染病的绝好的健康方式。 还有一点就是接种疫苗以后,能不能“放飞自我”?不可以。这里边有两点基本的知识。我们一直讲疫苗防护从来不是100%,每个人都可能是那个“百分之零点零零一”。大家要注意,现在世界上的疫情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更何况一些零星散发的疫情在中国还是有的,我们要注意。所以,我呼吁大家,疫情不断、口罩不摘。 第二,希望大家能够很好地践行去年发布的上海市民健康公约,这里有很多的内容,其中有一些我这里特别结合夏季提醒大家几点。一是打喷嚏方面,今天我还是要给大家做示范动作。我看到很多人着急的时候打喷嚏把唾沫弄到手上又触摸了其他的东西,其实你就污染了周边的环境。我希望学校的老师、家长着急的时候也要这样打喷嚏,尤其人多的公众场合特别重要(示范用胳膊挡住口鼻)。二要和大家特别提醒的是重视洗手。洗手这件事在我们疫情防控当中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的重要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口罩。正确的洗手“七步法”要做到20秒流动水、要用肥皂,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要点。尤其小朋友要正确洗手,口鼻不要乱摸。 第三,随着天气热,大家空调用得越来越多,要多进行有效通风。有效通风大概5分钟就可以基本上对家内的空气能够做到很好的换气。当然这个通风条件还取决于场所里人的多少、空间的大小、通风门窗的大小等。如果你每天在家的话,早晚隔一两个小时应该通风一下。一些大的楼宇办公室,本身用的通风设施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特别要注意要有效通风。 另外,考试考完了、学生放假了,平时很累,我们能不能在假期懒散一下?在这里我特别提醒孩子们,合理规划暑期生活,要保持健康,这里有三条意见。第一条就是要注重生活习惯,保持自身的免疫力。我们打疫苗是从外界给了你自身的免疫,同时你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比较强的免疫力抵御各类疾病。第二条,出游要动态关注一些高中风险地区的情况。第三条,去景区人多的地方要提前预约,这也能够帮助大家做到很好的规划和错峰出行。在这里希望大家能够记住防疫“三件套”“五还要”,自觉履行上海市民健康公约,祝愿大家安度假期。

   

  今年6月下旬和7月上旬会达到蚊虫密度的高峰,做好预警监测工作

  Q上海电视台:今年到目前为止上海蚊虫孳生情况是怎样的?之后有没有专项整治行动? A邬惊雷:从蚊虫孳生情况来看,和温度、湿度以及环境有关。对上海来讲,我们现在进入梅雨季节,常态是蚊虫开始繁殖快的季节。从目前我们上海市疾控中心的监测情况来看,今年6月上中旬开始,蚊虫密度逐步上升,预测今年大约在6月下旬和7月上旬会达到蚊虫密度的高峰。 大家知道有些疾病和蚊虫传播有关系,所以从我们专业部门来讲,我们一是要做好预警监测工作。 二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动相关部门去做一些蚊虫的防治,铲除它们的孳生地,来降低蚊虫的密度。  从市民的角度,我们提倡遵守市民公约,注重我们身边生活的环境,特别是一些生活学习环境当中的积水清除等等。从个人、社会、专业的角度做好这些工作,使得蚊虫对我们的危害能够降低。

  

  来源:上海发布

  

相关稿件 “五化”+20条具体工作举措 市政府出台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意见
原文链接:http://wsjkw.sh.gov.cn/xwfb/20210618/55f257fff6a84fa6bdc1c6ac58cb1794.html

上一篇: 科技赋能强基层 服务健康长三角 青浦新城...

下一篇: 上海2021年6月17日,无新增本地新冠...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