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12年:探路者奋斗不息
时间:2021-07-17 08:08:1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安徽是中部省份,在医改的征途上,一直是探路者的形象。从2009年启程,安徽省在基层综合医改、药品招标采购到医共体建设等医改的关键环节,持续为全国提供了鲜活的医改经验,丰富了中国医改的顶层设计。安徽12年的医改史,就是解决老问题与应对新情况的奋斗史,在见证相关改革工作不易的同时,也将改革精神融入到该省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民生难点就是医改重点
去年,由安徽省儿童医院承接的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动工,该院也挂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医疗队伍先后进驻,开展查房、门诊、教学及手术,参与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危重病人的抢救等工作。两家医院还通过网络常态化进行业务交流,全面提升安徽省儿童医院的临床医疗水平。
“我们的采访得加快点,一会儿我还要赶火车到上海开会。”近日,在办公室内,安徽省儿童医院副院长罗兴晶一边收拾材料,一边回顾,“对,我是2020年4月从复旦到安徽省儿童医院的”。
“现在交通的便利性也为两家医院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高铁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即可实现从上海到合肥。”罗兴晶表示,自己是最早进驻的上海专家。“根据大数据的统计结果,安徽省儿童跨省就医的比例较高,而儿童就医的首要原则是就近优先。此次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安徽省儿童医院的合作,将为安徽省的患儿就医提供更为便利的方式。”
合作之后,来自安徽省儿童医院的初步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院三级、四级手术占全部手术量的比例达到60%;医院外转到其他省市的患者明显减少,下降幅度在50%以上。又一个困扰安徽人民的看病就医难题逐步得到破解。
“民生难点就是医改重点。改革深一步,群众获益就多一点。从患者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患者需要的地方做起,这样才能提高患者就医感受,提升就医满意度。”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同柱表示,多年来,安徽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破题,到着力构建起“三医联动”的改革框架,再到协同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安徽在医改的路上持续开新路、布新局,给出了独具安徽特色的改革良方。
一直走在第一方阵
安徽东邻江苏、浙江,南靠江西,西依河南、湖北,北近山东,长江、淮河穿省而过。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安徽省融汇东西、糅合南北的文化,也形成了安徽人改革的闯劲。
作为全国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之一,安徽医改一直走在第一方阵:2009年11月即在全国率先出台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并于2011年4月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在省内实现基本药物全覆盖;在其他地区还在酝酿行动计划的时候,率先启动基层医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水药品“双信封”招标和“带量采购”;在全社会还在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如何构建进行思考时,安徽省的县域医共体改革大步向前,孕育出了“天长模式”“铜陵经验”。同时,城市医联体建设、建立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医保、引导高年资护士下社区等改革,也为外界所广泛关注。
当前,安徽省已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512个,其中城市(城乡)医联体107个、城市医疗集团17个、专科联盟118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04个、县域医共体166个,实现全省网格化布局;医疗联合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二级、三级医院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
天长市,被誉为安徽医改的“急先锋”。“结合这次疫情以及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往后的想法是建立健康共同体。”天长市医共体牵头医院之一、天长市人民医院院长王浩介绍,经医共体改革后,2020年全市县域内就诊率为90.5%,其中基层诊疗量占比65%以上,天长医改在减轻群众看病负担上成效明显,但也有待升级。“以前的公卫基金虽然打包给了牵头医院,但作为公立医疗机构,对于公共卫生工作做得不是很多,抓手也不是很多,开展的项目也不是很多。从这次疫情以及公共卫生体系来说,医疗机构应当走在更前面,在疾病发生之前,以及在疾病恢复期做更多工作。”
“县里专家下沉一线,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更新升级,基层医生免费进县里医院学习,标准化的村卫生室盖在家门口……”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当地居民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濉溪县统一了卫生院与县医院用药目录,在卫生院看病不仅挂的是县医院专家的号,开的药也是跟县医院一样的。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医防融合工作,提升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和门诊慢病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慢病人群住院率,在医共体按人头总额预付的基础上,2021年濉溪县开始试点门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实行城乡居民常见慢性病医保支付费用由乡镇卫生院按人头包干使用,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既啃“硬骨头”也施巧力
随着国家区域儿童医疗中心在合肥市落地,安徽省正在积极争取心血管、肿瘤、创伤、神经、呼吸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也在按照“5﹢8”(5家省属输出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和省中医院作为输出医院;以肿瘤、心血管、神经、血液和中医等为重点专科,以亳州、宿州、阜阳、六安、宣城、安庆、滁州、马鞍山8市为输入地区)模式积极推进。
看病更为便利的时代正向安徽省居民走来。据了解,在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的主导和推动下,历经5年多的不断建设和发展,目前该省已建立全国“规模最大、机制最顺、应用最广”的省级医疗影像云平台,全省1346家医疗机构实现联网。“云平台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全省范围内医学影像检查数据的互联互通、报告互认。”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高俊文介绍,云平台理顺了价格机制、理顺了分配机制、理顺了跨机构执业的机制,解决了基层影像诊断能力不足的问题。
医疗同质化的时代也正大步向安徽省居民靠近。2017年来自安徽的一则消息刷新了业界认知:一款名为“智医助理”的软件通过了国家临床执业医师笔试测试,以456分的成绩超过了96.3%的考生,证明了人工智能已经初步具备执业医师的知识水平、逻辑推理和学习能力。在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后,安徽省立即统筹规划,推动该软件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省覆盖。
据了解,“智医助理”可以切入“诊中”和“诊后”环节,通过人机耦合方式赋能基层医生。比如,在“诊中”环节,病历书写不规范、用药不合理会得到提醒,系统也可对医生的诊断结果进行纠错。“全省病历规范书写率从不足5%提升至95%以上,诊断合理率从70%提升到88%,有效规范了基层诊疗行为。”高俊文说,通过综合施策、创新引领,既啃“硬骨头”也施巧力,过去安徽省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卫服务“薄弱在基层,短板在农村”等问题正得到有效解决。
新时代的卫生健康事业需要发动广泛的力量参与。2020年8月,合肥市启动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试点工作。此项工作基于《宪法》第111条关于“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规定。试点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广泛开展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政策法规和健康知识宣传,配合落实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引导群众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安徽省正总结试点经验以期在全省推广,为健康中国建设进一步夯实地基。
原文链接:http://wjw.ah.gov.cn/xwzx/gzdt/55809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