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A]理想退休资产?硅谷再无这么一说了
时间:2020-10-04 18:31: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Photo by Reginar on Unsplash
1.
有些人常常会感到纳闷,为什么亿万富豪还要工作?
多年来的研究发现,现代富豪与那些悠闲的老派贵族不同,他们的工作时间更长,社交时间更短。
据说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向竞争对手发起“凌晨攻势”。特斯拉和SpaceX掌门人马斯克曾经每周工作120个小时,后来他把工作时间调成“好应付多了的”80~90个小时,还觉得这是一种胜利。
他们是在瞎忙活吗?或者只是对外装出一副“成功人士”的样子?答案可没这么简单。
2.
在华人商业世界,特别是一些年长的港台人士,或许还会记得1990年代他们初到美国进行商务合作之时,那边流行的问候语:你的理想退休资产是多少?在当时的纽约和加州,商界人士都爱这么问,就像一种时尚一样。
华人刚开始不太适应,但很快就习惯了老美的交往方式。比如台湾人会开玩笑问,我能带着500万美元退休,留在蒙特雷海滩吗?哦,不行的话,那2000万美元呢?
可惜的是,这种古怪的幽默,后来慢慢过时了。现在华人(更多是大陆人)跑去硅谷,甚至疑心台湾前辈根本没来过这里,是不是吹牛啊?因为好像没什么人会再谈论什么理想退休资产了。
据说硅谷现在流行的话是:昨天的大数字,只是明天更大数字的种子资本。这句话还有多种表达方式,因此无法像1990年代那样,被归结为同一句话,并被带回老家用于炫耀自己的国际化了......
有人说,现代财富从来就没有什么临界点,人到了自以为的那个点,然后就会重新找一个点。或许文青会问,你为什么不去享受艺术,或者做点慈善呢?这话永远都对,但也有些人会反驳说,等你有钱了再问这句话吧,是靠自己赚回来的那种钱哦。
正如Antonio García Martínez(把自己的初创公司卖给推特的那个牛人)所言,现代商业富豪就是停不下来,因为他们从资本主义中,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卓越。
硅谷有名的天使投资人Tim Ferriss还有一句名言,用来形容自己见过的形形色色的富豪,说这些人“几十年来一直以第六档的高速度在工作和生活中行驶”。
Photo by Reginar on Unsplash
3.
对于这批永不疲倦的人,最常见的问题是,那你们图什么呢?
“如果没有雄心勃勃的项目来填补空间。”Tim Ferriss指出,“往往会出现空白,让一些更大的问题无从避免。你曾经忽略的事情不再被噪音淹没,它们成了信号。”
Tim Ferriss喜欢谈论使命感,但学界更倾向从历史、宗教和心理学中寻找答案。
华盛顿大学历史学教授Margaret O’Mara解释说,在某种意义上,美国这个商业帝国,她的建国基础就是为了推翻国王,和那些无所事事的欧式贵族,所以忙碌感深深融入了美国人的身份认同,并与基督教精神结合,通过美国的崛起反向输出欧洲,最终影响了全世界的商业文化。
没有了永不停歇的工作,每个人就必须面对存在的本质,如果不讲这么深的话,至少人们应该清楚,因为有钱人认识太多有钱人,所以他们即便不关心存在的本质,也会关心自己的社交圈子。
哈佛大学曾对4000名高净值人士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财富在800万美元以上的人,并不比财富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人更幸福。
教授们通常会提到“相对收入假说”。换句话说,人们倾向于用周围的人衡量自己的物质满足程度,而非使用绝对的标准。套用佛家的话,这里面起了分别心。
著名财富专栏作者Robert Frank是这么形容他们的:“有那么一群人,不管他们拥有什么,他们必须继续前进。我管他们叫‘记分员’,他们真正的驱动力,是对竞争的狂热渴望。”
心理学家Steven Berglas则说:“如果你是个酒鬼,喝上一杯,之后就得再喝上两杯、五杯、六杯,才能感受到酒精的刺激。”他说,当你有1000万美元的时候,你需要1亿美元才能感觉自己是个人物,“钱是会令人上瘾的东西。”
还有一种解释是,富人怀有一种关乎生存的焦虑,仿佛从那些好时光中获益最多的人,恰恰无法相信还会有好时光。
所以《纽约客》里写了这么一句话,在科技界的亿万富豪阶层中,一旦发生经济崩溃、环境灾难或暴力骚乱,一个可以逃离的地方,成了必须拥有的东西。10年前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无名小岛,10年后会不会是马斯克的火星计划呢?
撰文 夏言
出处:头条号 @华人家族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