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子成就大产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时间:2021-02-16 20:00: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这不就是山上的野果子吗?送我都不要,你敢种我就敢拔!”7年前,返乡创业的聂德友决定在村里搞刺梨产业,村民黎小宇第一个向聂德友表示反对。

  前不久,眼瞅着村里刺梨大丰收,黎小宇却一通电话打给远在浙江温州务工的亲戚:“村里现在刺梨产业发展很有奔头,回来一起干吧。”

  走进贵州省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漫山遍野的刺梨树,村民们在刺梨园里忙着锄草、剪枝、施肥……截至2019年底,贾西村刺梨种植面积达66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3.12万亩刺梨种植,产业覆盖8个村3498户,创造就业岗位近400个,稳定脱贫257户,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2044元,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刺梨,这个满身是刺的“山果果”,已成为贾西村一张亮丽的名片。

  找对路子,既护生态又富口袋

  2014年,贾西村还是乌蒙山区一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达29.36%,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民上山种点玉米、土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要走产业脱贫的路子,就得选准产业方向。种刺梨!聂德友下定决心,可有的村民并不积极,于是他找到镇干部。

  “种刺梨为啥能成?”

  “刺梨耐干旱,耐贫瘠,还能保持水土,适合在我们这里生长。3年就到盛果期,一亩年收入近4000元,效益可观。”老聂说。

  既保生态,又富口袋,这路子成!盘关镇派出干部到贾西村村小组帮村民算账:自己种苞谷,一亩地就挣400多元,还没算人工钱;入股合作社,一亩地每年保底400元,还可以到园区做工……

  黎小宇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拿出家里边角旮旯7亩土地流转试种。第一阶段刺梨产生效益前,以一亩地每年400元的标准保底分红;第二阶段刺梨产生效益后,采取“保底分红+二次分红”模式,按照参股股比分配利润,园区占85%、农户占10%、村集体占5%;还有务工收入,园区平均每天安排400人务工。

  2015年,尝到甜头的黎小宇索性将家里20亩土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自己也从浙江回到刺梨产业园区上班,“一年土地流转费8000元,务工收入还有六七千元。”

  拉长产业链条,开拓更大市场

  前些日子,贾西村村民任广卫几乎没闲着,每天早上7点开采,晚上7点回家,合作社按照采摘每斤3毛钱付工钱,村民平均每天能挣160元左右。

  收入高了,任广卫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己精心培育多年的果树终于迎来了丰产,分红在望;担忧的是这么多果子接下来卖给谁、怎么卖?

  “刺梨产业要稳步发展,得有加工和销售的整体产业链作配合。”聂德友说。

  贾西村早就下了着“先手棋”。2016年,国有企业宏财集团入股村里合作社,搭建起一条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

  盘州市刺梨产研中心生产车间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来回忙碌。“目前,项目一期已完工,年产能20万吨,榨汁、饮料、口服液、果脯、原汁、含片等8条生产线安装投产。”车间副主任彭贵川介绍,产研中心2017年启动建设,8款产品已上市销售。二期工程建成后,年加工能力将达到50万吨。

  产研中心也下了一着“先手棋”,成立刺梨产业研究院,研发刺梨系列产品50余项,获批知识产权553项,获批产品专利67项,制订了包括刺梨培育、种植及生产加工等在内的15项刺梨产业标准体系。

  “就是要确保村民们的刺梨种得出、卖得掉,让这个产业真正走得稳、走得远。”宏财集团副总经理朱波介绍,集团成立了销售公司负责刺梨产品的推广,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推进刺梨的精深加工和销售,开拓更大的市场。

  2020年贾西村刺梨产量3200吨,以每斤2元的保底价格计算,产值近1300万元。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让任广卫感到踏实,“我们只管种好,不愁卖。”

  从贾西村起步,整个盘州市刺梨产业形成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一体化格局,全市刺梨全产业链投资超过60亿元。

  农旅融合发展,夯实小康基础

  2020年国庆节期间,近万名游客走进贾西村刺梨产业园,到果园游览采摘,再到加工厂参观生产线。仅一个黄金周,工厂就向游客卖出了近300万元的产品。

  “不仅做农业,还要走农旅一体化发展道路;不仅让村民脱贫,还要稳步推进乡村振兴。”贾西村村支书龙涛说。贾西村山清水秀,刺梨产业发展起来后,村容村貌大变样,刺梨园区的机耕道、水池、旅游观光等基础设施越建越好,迎来了农旅融合发展的大好时机。

  宏财集团在贾西村山脚下开发建设了九峰莲池景区,依托刺梨产业,打造集旅游观光、特色饮食、民宿体验等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基地。景区建设给贾西村发展旅游业“添了把火”。村民们纷纷搞起了农家乐。在外务工多年的村民王磊返乡创业,利用姐姐家的闲置房开起了农家乐,忙的时候每天接待50人左右,月收入一万多元。村民封舟柱两口子一个在景区做安保,一个在景区做保洁,夫妻俩一个月能收入4000元左右。

  小刺梨造就了大产业。“春季赏花,秋季摘果,这刺梨可看、可吃、可卖,我们是真正稳稳走上了小康路。”龙涛对未来充满信心。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05日 07 版)

上一篇: 莲藕新鲜上市,和鳝鱼一起煮补气血

下一篇: 小雪,四物泡茶防抑郁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