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A]中美矛盾不断升级,“被迫”去美国化,中国会出现经济危机吗?
时间:2021-04-05 02:36:2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腥风血雨的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一跃成为了世界上新政策的掌权者,拥有了看似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并借助美元让国际不少经济组织“被迫”成为了“附庸”,形成了独有的一套国际经济体系。
在这以后,美国最常、也最爱使用“霸权”政策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例如70年代美国对日本半导体行业的制裁,以及通用电气直接“鲸吞”阿尔斯通公司等等,这一系列操作都能体现出美国借助其独有的这套美元体系对于国际经济的关注与掌控。
直到近几十年,新中国逐渐崛起,屡屡交出的“完美答卷”显然让美国认为中国对其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前有特朗普执政时期不断地对中国贸易进行打压与制裁,后有疫情期间尽力将新冠病毒与武汉挂钩,试图“甩锅”,加之美方对华为企业的制裁行为,一系列的操作之下,中美矛盾不断升级,中国也开始了被迫“去美国化”。
然而,在中国许多大小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依然有美国硬软件的影子,且中国本土内的生产链条尚未达到完全完善且可持续的循环。
因此,有悲观分析称,“去美国化”会让中国不少企业生产发生缺陷,更有甚者停工停产,进而迈入破产倒闭的道路,而一连串的企业倒闭势必会让中国经济陷入动荡,由此观之,中国内部的“经济危机”在所难免。
然而,中国真的会出现经济危机吗?
1.矛盾升级,中美关系将何去何从?
众所周知,近40年来,中国的崛起已经逐渐打破并重新构建了一个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而从奥巴马政府开始,中美之间的关系就从合作再次逐渐转变为了竞争关系。
在美国2017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及2018的《国防战略报告》当中,更是把中国当成其头号战略竞争对手,直至2019年中美贸易战,将中美关系彻底推上风口浪尖。
2020年,世界新冠疫情爆发。疫情之下,美国又迎来了新一届的大选。在跌宕起伏的2020年过去后,拜登政府将要面临的是亟需优先解决的疫情、经济、国际关系等重要问题,同时修复特朗普执政时期破坏的“美国信义”。
而中美关系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背景,让奉行“现实主义”的美国必不会就此让中美关系彻底破局,但随着上述问题处理的成功或失败,美国也必然会将中美问题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反观这些年的世界历史,无论是曾经的美苏关系还是美日关系,都在最终不得不陷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之中,这也几乎已经成为了国际关系的“铁律”。而根据近几年里中美关系种种改变的迹象来看,中美也已经非常明确地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
在这其中,究竟谁胜谁败,似乎已经不言而喻:美国在经历了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以及特朗普政府后,其发展已经被大大拖缓;中国则在这些年里成功地跻身世界一流大国,拥有更先进的技术产业、更庞大的人口、更完善的政治制度以及更成功的经济体系。
这一切都在表明,美方如果仅仅试图通过遏制与打压中国来进行自身发展,都并不是一个明智且长远的决定。
如今,以拜登为首的新一任美国政府领导人已经上台。
根据选举中的情况来看,过去特朗普强硬的对华政策得到了美国两党的大多数支持,故而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的大体上应该不会有太大改变,只不过碍于目前局势,可能会选择用更柔和的方式来“滴水穿石”。
而出于对美国经济及国家安全的考量,美国对于中国部分企业及技术的限定及打压也极有可能将持续进行。因此,对于新一届领导人所带来的新一代中美关系,我们目前还无法持乐观态度,只能静观其变。
2.“去美国化”,彻底切断联系,现实吗?
近年来,随着美国相继对华为、中芯国际等中国企业开启了一系列打压措施,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布局和经营也因此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与威胁,所以,国内也正式将自主研发芯片等相关科技提上了日程。
对于美国来说,2020年里疫情、经济、政治多方力量的复杂纠葛,让美国的“霸权”政策为自身带来的负担不断加重。
2020年,“股神”巴菲特曾发文指出,美国的市场价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乐观,其中提到的“巴菲特指数”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高度,而当美股市值大于GDP时,美国所要面临的经济泡沫将不可避免,这意味着美国目前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风险。
同时,世界上更多国家也在纷纷选择“去美国化”,例如俄罗斯联邦央行在2月时下调福利基金货币结构中美元对欧元的比例,同时上调了人民币对欧元的比例。
除此之外,由于疫情对于全球的产业链的冲击,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的产业格局也必将重构,大概率会从原来的“美国+欧洲”产业集群逐渐东移至以亚太为主的区域内。
由此可见,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岌岌可危,“去美国化”并没有对其他国家产生极为深重的打击,反而让美国自身的经济陷入了衰退和危机。而因为特朗普政府在疫情期间,处理经济危机的手段相当“简单粗暴”。
例如开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逼迫美联储不断放水,让企业来背负巨额债务,同时削减特朗普所谓的“非必要开支”如公共卫生及对外驻军开支,试图借此来向全世界转嫁危机,这样一连串不负责任的操作,也令“美国信誉”一跌再跌,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也难以长远地持续下去。
而另一边,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与壮大,“去美国化”已非不可能的事情。中国国内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快速发展的创新能力,充裕的人力资源,以及稳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而这一切优势也在疫情后不断凸显。
但是,中国内部属于自己的科研体系成长依旧需要时间,强行地一刀彻底切断与美国之间的所有贸易与关系,是一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选择;同样,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完全“一刀两断”,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想法。
目前,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状态的中国也并非想要脱离现有的国际体系,而是希望借助这些技术关键点,整合优化中国相关产业的供应链和市场,更好地开展相关国际贸易,与更多国家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3.所谓的“经济危机”,“危”在哪里?
自从2019年起,世界经济已经开始出现下滑趋势,而突如其来的罕见疫情不仅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影响,也给全球经济情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外贸行业被迫减缓的去年,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大量制裁政策,让中国被迫离开了部分国际“交际圈”,许多产业也随之受到影响。
国内有部分人悲观地表示,在“去美国化”后,那些高度依赖美国技术的高科技产业企业将会遭受严重打击,甚至走向消亡,从而引起国内经济的连锁反应,导致国内经济危机的发生。
但是根据2020年的情况来看,在世界经济一片寒冬的情况下,欧美等国家大多在负增长,反倒是中国率先走出了低谷,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拥有很好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在汹涌疫情所带来的危机下,中国不仅“打脸”美国,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力量。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无疑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作为全球公认的产业链完善的国家,中国的优势和力量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愈发明显,而其中所带来的的利润也蔚为可观。
在这样庞大的利益面前,其他西方国家已难以拒绝这样一份巨大的商机,而美国不断对中国的打压与遏制,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动荡,但凭借如今中国内部雄厚的经济生产实力,这样水平的动荡已经完全无法撼动中国的根本,反而会让美国自身变成一个“麻烦制造者”。
在如今后疫情的大环境背景下,中国的外贸也恢复到了以往的情况,而全球更是掀起了“去美国化”风潮。对于中国来说,在独立自主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一带一路”政策不仅会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添砖加瓦”,更将帮助其他国家摆脱美元所带来的钳制。
在此基础上,无法取信于全球的美元将不断贬值,而那些需要用货币计价的商品如石油、铁矿等,将会被逐渐换成更加稳定的货币计价单位,例如正在不断升值的人民币。
从短期来看,所谓的“去美国化”并不能完全实现,其实质是敦促美国尽快意识到自身“霸权政策”所带来的危害性,从而做出相关的改善与让步;
从长远上来看,中国的崛起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这些年里突飞猛进的航空航天技术、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等更是都在彰显出中国的软硬实力已不可小觑。
由此可见,不断地“去美国化”只会更快地让中国成长,例如面对美国施压依然坚挺的华为,在彻底“去美国化”后,依然保证所有芯片及产品的顺利生产。
所以,“去美国化”的行为虽然在短时间来看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恰恰能够激起国人的创新拼搏精神,甚至中国一旦能够顺利摆脱美国所带来的打压与钳制,吸收并消除“去美国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将踏上更高更远的位置,从而一跃成为世界经济中新规则的制定者。
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无法孤立存在,所谓的“经济危机”也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一国家之内。
因此,不论是对于美国还是中国,彻底地“去美国化”只能会让双方皆有损失,只有中美两国恢复正常良好的贸易关系,携手迈过“修昔底德陷阱”,才能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实现成长共赢。
出处:头条号 @戈壁小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