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过年,又要回老家,今年的乡村颓废、乡村焦虑会不会少些?
时间:2020-01-15 13:10:0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当下的乡村,各种焦虑充斥媒体。
在各种焦虑中,首推乡村颓废论。这类论调认为乡村已经断垣残瓦、农田撂荒、人老草盛、宗法无存、伦理沦丧、好吃懒做、赌博盛行,于是,大呼乡村的魂已死。
与此同时,各种网红乡村民宿、休闲庄园一次次撩拨着大众有关乡村的诗情画意,那些扎根乡村的昔日白领、返乡创客,被大众一次次直呼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乡村,呈现出完全相反的两种看法。
乡村正在成为消费场景
在农庄举行一次草坪婚礼,在乡村民宿的无边际泳池畔举办一个烛光派对,在星空篝火的映照下陪孩子来一次露营,在稻田里召开一次新品发布会,或者干脆改造一处民居定居乡下,这已经成为眼下都市中产阶级的消费潮流,以及商业场景的重构。
随着餐桌安全、空气质量、交通状态等成为都市人群普遍诟病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乡村。于是,回归自足的田园生活,不仅仅是部分都市人的生态消费观念,更成为部分都市人的生态移民动力。
所谓生态移民,并不是放弃城市生活移民乡村,而是对乡村的生态环境、历史人文、风俗物产、邻里关系等产生期待、向往和体验,这是对城市生活做出的一种平衡和弥补,是调节式生活方式,是一种价值观的重塑,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追寻,是一种自我认同和身份归属。
因此,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不顾乡村政策环境、政治环境、社区环境、融资环境、人才环境的诸多牵绊、钳制,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下乡,他们拥有了各种新的身份,诸如返乡客、乡建人、乡创人、新农民等,而之前,他们有的是教授,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退休官员,有的是高级白领。
很难说这是回归,也很难说这就是逆城市化,但这种消费趋势的的确确正在冲击着市区里的各消费业态。
可以说,对于服务型消费来说,争夺郊区户外场地、构建新的消费场景、抢占乡村田园价值洼地已经成为当下商家纷纷进行的战略布局,这不但被看做是赢得未来市场的新机遇,也是引领潮流的价值风向标,更是构建竞争壁垒的护城河。
作为新农人,可以自豪的听到有商家说:得乡村者,得未来。
消费乡村成为文化自信
定制化、个性化、生态化消费是当下的消费趋势和潮流。换句话说,一个人有没有品味、有没有文化、有没有态度,从他用的器物、穿的衣服、送出的礼物处处可以投射出来。
很多去过乡村旅游景点的游客会带很多文创产品回来,实际上都是些普普通通的物品,甚至是不上大雅之堂的物品,很多游客都是冲动消费。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勾起了他们的冲动?
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文创产品,实际上就功能属性而言并没有多少特色,最核心的差别就是工艺和包装。工艺往往是手工操作,包装往往别出心裁,而制作的人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大叔大妈,你往往看一眼就被吸引,摸一摸就被感染,内心涌现出无可名状的情感认同和欢喜。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被买回来的文创产品,大部分都是围绕农产品、农村老物件、日常起居用品等做的深度开发,消费者真正被触动的就是物品的平常,而又不同寻常。尤其是,很多文创产品还是消费者亲自参与完成的,这更加为产品注入了情感价值。
普普通通的农村老物件、土特产品和日常的起居用品,通过传统手工流程和乡村生活美学的个性化表达,成就了一件件精美的吸引城里人的消费品。
这里面,既包含了对传统手工生产和艺术生活的喜欢,更折射着国人的文化自信。
曾几何时,乡村代表着落后,我们拼命追逐工业文明提供给我们的物品,拼命同国际接轨,拼命甩掉乡土味,力争做一个现代文明的人。我们被国际化、同质化的同时,又不断反思什么才是我们自己的民族之魂和文化之根,什么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什么是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的精神图腾。
消费乡村正是我们反思后的结果,是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深深的自豪感,是无需掩饰的文化自信。 随着乡村手工业的复兴,也必然带来乡村文化的整体复兴。
唯愿,老粗布、油纸伞、植物染、古法红糖、汉服唐装、手写对联、木刻砖雕、古法大漆等,能够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调适品和文化皈依的必需品。
乡村有着极简和优雅的文化
很多人向往乡村,实际上是对传统乡村生活方式的留恋,而传统的乡村生活无比丰富和优雅。
传统的乡村生活,一方面是实用性的极简,一方面是仪式性的极繁,极简和极繁共同存在,相互作用,并行不悖。
农村大妈简单起来,一根葱蘸酱就可以吃饭,但要是繁琐起来,一道美味可以从春季备食材到夏秋的一道道制作流程,再到冬天的围炉烹制和享用,历经一年。
农村的极简很多人有认知,不外乎吃穿自给自足、养儿就是添双筷子等,而农村的极繁很多人没有认知。如果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大概很容易就想到农村的婚丧嫁娶、盖房造屋有着多么漫长的过程和繁琐的仪式。也难怪,农村流传着一句老话:一丧三年紧,一婚穷十年。
极简意味着生存智慧、生活随性,极繁意味着乡风秩序的维系、乡土文明的传承。而农村人最厉害处,更在于把极简的生活过出情趣和智慧,活出优雅和浪漫。
《儒林外史》里有这样俏皮的一段对话:“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无论菜佣酒保的工作多么苦多么单调,干完活相约去喝酒并欣赏日落美景的时刻,活出的就是烟水气的优雅和浪漫。
乡土文化里有崇仁尚礼、大道为公的君子之风,有去除浮躁功利、不染铅华的赤子之心,有百折不挠、任劳任怨的勇者之骨,有精打细算、男耕女织的智士之范。
乡土文化的核心是优雅文化,这是繁重的劳作后内心笃定的舒缓,是对生活的期盼,是对苦难日子的调侃。
当下一些社会心态难以调和,其根源就在于价值观的崇洋媚外和生活方式的越来越偏离过去的乡土社会。但愿随着乡村消费成为趋势,优雅文化能够在乡村复兴,因为这是成本最低、最容易获得的生活方式。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优雅,无论物质多么丰裕,那么,暴戾之气、蛮荒之气、互害之气必然如影随形。
聊以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认识乡村的价值,把乡村作为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得以体现的载体,他们围绕乡村构建新时代的生活方式,获得精神上的力量,重塑身份归属,实现自我认同,超越社会的傲慢和偏见,以个体的力量影响着社会,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程。
作者:木尧
原创来源:参见庄主(id:cjzz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