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司马懿篡夺曹家三代江山,却不料曹丕早已埋下一着伏笔为曹魏复仇
时间:2020-01-31 19:41:0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纵观汉朝四百年历史,贵族受封为王爵或者侯爵的数不胜数,但是为“公”的仅有王莽一人。当然,王莽的“安汉公”是自封的,目的就是为了篡位。因此,当曹操自封为“魏公”时,明眼人都能猜出曹操下一步要干什么:篡位!公平地说,无论是战略抑或战术,曹操在三国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他有文采,有武艺,既能主持政务,也能指挥军事,而且肯用人,也会用人。故而在公元208年之前,曹操连续击败众多对手,占据了长江和秦岭以北之地。但是正当曹操踌躇满志地发兵南下之际,偏偏在赤壁碰到了周瑜、孙权、诸葛亮等一众精英,从此统一大业功败垂成。公元220年,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的曹操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特意交代曹丕,“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此外,曹操还给曹丕留下了两个曹家精英人物——曹真、曹休。
虽然如此,曹魏最终还是被司马懿篡夺了。究其根本,都是因为曹魏政权对其血亲的抑制。公元220年,曹丕继位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巩固自己的皇位。为了巩固皇位,曹丕不惜毒杀一母同胞的兄弟曹彰,流放才华横溢的曹植,并且给余下的嫡系亲王们制订了许多类似圈禁的规矩。除了“藩王不得辅政”外,曹丕规定“诸侯游掠不得过三十里”。同时,曹丕为防止曹氏诸侯造反,不仅给他们配备不到二百名的老弱病残的警卫,还派了监察官时刻注意他们的举动。虽然如此曹丕还是不放心,为了防止他们在封地培植个人势力,曹丕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给他们调换封地。曹丕如此抑制他的同族血亲,那么问题就来了,他会放心地把权力交给外姓吗?对此,曹丕独创了一个方法,这也是曹魏政权一个很另类的特点。那就是皇帝不依赖自己的血亲掌权,而是依靠相比血缘关系差一步的曹氏远亲与姻亲。他们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曹真与曹休。
当然,魏文帝选择曹真和曹休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曹操时代首屈一指的名将,更是因为他们的命运与曹魏政权紧密相连。因为作为宗室成员的他们天生有着排斥外姓的本能,而且他们作为曹氏远亲,天生就不具备继承皇位的资格。所以,曹丕才最终放心地选定以曹氏远亲作为依靠对象,以“世为姻亲“的夏侯氏为辅佐,再选择一些外姓大臣辅助的为政方案。于是,最后的权力分配也是按照曹丕的蓝图实施的。大将军和大司马是曹魏最高的两个武职,曹丕将他们分别授予曹真和曹休。此外,对于曹魏直面蜀国和吴国的三大战场,祁山、襄阳和合肥三地,曹丕也分别派遣曹氏远亲和夏侯氏镇守。最后,在位七年的曹丕去世前,为了防止因太子曹睿不能独自处理政务而造成的政务絮乱,曹丕特意安排曹真、曹休分别作为首位和次位辅臣,来钳制外姓的辅臣陈群和司马懿。
不过,魏明帝曹睿却让老爹曹丕看走了眼,史载魏明帝处事刚毅果决,颇有曹操之风。虽然如此,曹睿还是遵循了曹丕时代的为政方案:除了大权自己掌控之外,保留文帝时期中央决策的原班人马不动,委任世家豪族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陈矫为尚书令。同时,内外军政大权仍然由夏侯氏和曹氏远亲掌控。那么司马懿呢?鉴于曹魏此时政局安定且名将荟萃,暂时不用他出场。虽然之后为了应对诸葛亮联合东吴北伐不得不委任司马懿担任南阳方面的最高长官,但是曹睿还是做了准备:大将军曹真坐镇关中,大司马曹休都督扬州诸军事坐镇东南。如此以来,身处南阳的司马懿被牢牢地夹在了中间。但是,曹真和曹休的寿命相比老寿星司马懿还是落了下风。公元228年至231年,曹休和曹真相继去世,这下魏明帝慌了!为了接上曹真和曹休的空档,曹睿连忙选拔和培养曹氏远亲子弟,好让他们尽快挑起大梁。
高平陵兵变
但是,曹魏远亲却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窘境。面对诸葛亮的凌厉攻击,无奈之下,曹睿只好让司马懿担任对蜀战争的最高统帅。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司马懿功成名就。随后,司马懿又领军攻灭割据辽东的公孙渊,从此司马懿奠定了在军界中不可动摇的地位,成为曹魏政权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最后,在高平陵兵变的较量下,司马懿轻松解决曹爽。那些类似囚徒的曹氏宗亲手中无兵无粮,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便被司马家轻而易举地关进洛阳。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鉴于曹魏幽禁宗室最后导致亡国的教训,司马炎随即大封宗室,让诸王“选吏”、“置军”,且出入宫禁,执掌朝政。谁知西晋诸侯王们却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最后竟酿成了八王之乱,最终导致胡族入侵中原。从此,中国步入了长达一百余年的战乱——五胡十六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