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最新推荐 |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攻略,速看!
时间:1970-01-01 08:00:0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已高达11.9%,且发病日趋年轻化,农村人群患病率快速增长。“中西医并重”是我国糖尿病防治的重要策略和方针,本文将围绕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方面进行重点阐述。
01糖尿病在中医里的概念
糖尿病归属于中医“消渴症”的范畴,是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小便频数及发甜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消渴病名最早出自《皇帝内经》——“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引起其发病的外因主要集中在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过度疲劳等方面。
02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辨证与治则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虚症,病机主要在于津液亏损,燥热偏盛,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根据“三消”辩证的原则可分为上、中、下三消。治疗时应注重清热、利湿、补肾、养阴,慎用补火助阳,耗气伤阴之药。
我国首部基层糖尿病中医防治管理指南——《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以下称指南)提出,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等属于糖尿病常见体质,应结合临床症状、舌脉,四诊合参进行辨证。
03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中药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有些患者经过西医治疗后,血糖指标未达标或血糖控制良好,仍然存在一些症状,如四肢酸软、乏力、体弱多汗等肝肾亏虚、气阴两虚的表现,这时就可以辅以中药来改善这些不适症状。
《指南》明确中医药对防治糖尿病的功效。一是中医药能协同控糖、改善症状。2型糖尿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辨证联用津力达颗粒、参芪降糖颗粒、天麦消渴片、消渴丸[为含格列本脲(0.25 mg/粒)和多种中药成分的复方制剂]、葛根芩连汤、大柴胡汤加减等。二是中医药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脏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黄葵胶囊、渴络欣胶囊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芪明颗粒、复方丹参滴丸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木丹颗粒等。三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刺疗法,有一定的降糖、改善脂代谢和减重作用。常见方法包括手针、电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等。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病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等中药熏洗足浴和足部穴位按摩,可以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疼痛评分。
04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特点
1.中医特色干预手段,未病先防
注重糖尿病常见危险因素干预,对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进行干预。推荐药食同源、代茶饮以及中医各项非药物疗法,编制融合站桩、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国传统锻炼功法的“心身桩”,动作简单,易于坚持;传统运动,中国传统锻炼功法,如八段锦、易筋经、心身桩等,通过调节“形、息、意”,发挥预防保健作用,可改善糖脂代谢,提高生活质量;调畅情志,通过太极拳等运动改善心理状态,五音(音乐)疗法、疏肝解郁类中药减轻抑郁、焦虑;配合中药代茶饮、针刺、推拿按摩、穴位治疗、辨证治疗等控制血糖,预防进展为糖尿病。
2.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但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达标后,仍被一些不适所困扰,如倦怠、乏力、失眠、多梦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些患者主诉的症状很多属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专科疾病的诊疗范畴,但细究病因,其实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在帮助患者控制好血糖的同时,如何缓解其症状,是基层医生的责任之一。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一系列症状,基层医生可以有选择地运用中医药方法来处理。
《指南》推荐了经方,如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可改善口苦、便秘等症状)、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可改善口干、身热下利等症状)等,这些方药在改善症状的同时,有较好的协同控糖作用。
例如: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内服、中草药外洗、穴位贴敷、针灸、穴位电刺激等方法简单实用,可改善肢体的凉、麻、痛等症状和神经传导功能;
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中药内服、穴位注射、针刺等能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延缓肾病的进展,中药灌肠可通过排除肠道氮质毒素堆积,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肾功能;
对于糖尿病足,针刺、穴位按摩、中药熏洗等可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周围神经的功能;
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并发症,穴位贴敷法不仅安全有效,且使用方便,可减少服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