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上班族中招的“周一综合症”,终于有救了!

时间:2023-03-27 16:06:3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周一综合症#冲上热搜,如果觉得今天不在状态,感觉疲倦、头晕、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全身酸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您可能患有周一综合症。一般来说持续期为一天,也有些人可达数天,缓解后于下周一再次“复发”。

什么是“周一综合症”?

有研究称,周一无精打采是可以用生理学解释的:周末精神与身体双重卸压之后,人体生物钟难以自律地从懒散状态回归工作步调,很难快速适应工作应激状态。

人们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分秒必争,聚精会神于工作和学习,形成了与学习和工作相适应的“动力定型”,把与工作和学习无关的事置之度外。轮到双休日,这些被置之度外的事又被提上议事日程,而且必须料理。这样,双休日就成为格外忙碌的日子。有的忙于繁杂的家务,里里外外,劳碌奔波;有的则趁双休日玩个痛快,逛商店、游公园、看录像,特别是那些牌迷和网虫,更是夜以继日;有的则是利用双休日走亲访友,或家人团聚等等,不一而足。这两天,把原来建立起来的工作与学习的“动力定型”破坏了。待到双休日过后的星期一,必须全身心重新投入于工作和学习,即必须重新建立或恢复已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这就难免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即所谓“星期一综合征”。

这种情况下,身体就会出现疲倦、头晕、胸闷、腹胀、食欲不振、浑身酸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就是打工人常挂在嘴边的“周一综合症”。

如何应对“周一综合症”呢?

从医学上来讲,#周一综合症#是无药可治的,需要凭借自身的毅力,竭尽全力的去管理自己的情绪。人民日报给出,七天情绪法则,助你打造高效生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周一:身心俱疲的“过渡期”

双休日过后,很难一下子切换到工作状态,周一变成了一个“过渡期”,这个时期仿佛得了“老年痴呆”,注意力和记忆力都跟不上了,脑子一起罢工了。

建议:周一可以稍早一点儿到办公室,梳理重要的工作,按轻重缓急排序,有条理的完成工作。切记,不要让任何有关周一的工作念头打扰。

周二:埋头苦干的“打拼日”

这一天也许是主观能动性最强的一天,效率直线上升,工作步入正轨,压力也随之而来。但是仍然建议: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堆到某一个,以免让身心承受过大的压力。如果压力很大,可以停下来喝杯咖啡,闭目养神,安抚一下坏情绪。午饭适当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周三:郁郁寡欢的“职场超人”

此时已经完全适应了忙碌状态,精神旺盛,思路广阔,思维活跃,是作决策的好时机。不过,周三是工作日的中间点,上个周末储备的能量渐渐消退,下个周末有点儿遥遥无期。这个时间建议:利用周三的午休和下班时间制定周末计划,比如看电影呀,去郊游呀,能让下个周末的快乐感离自己更近,对生活有所期待。

周四:难熬的“黎明前的黑暗”

经历了3天的高强度工作,紧绷的神经像长时间演奏过的琴弦一样松懈了。建议不妨跟自己做个交易:多干点儿活,切不打折扣的完成,就奖励自己周五晚上迟钝好的或听场演唱会等。周四比较适合做不太费脑子的机械性工作。

周五:欢欣鼓舞的“加班日”

周五效率最高,一些平时看来棘手的事都能轻易完成,因为马上就能随意支配时间了,欢欣的情绪让人不容易累。周五人们最喜欢冒险,比如进行高风险投资,这是因为人们希望将一周的事情来个了断,所以不管做什么都很果断。此时建议:不妨利用高效的周五处理难啃的“硬骨头”,但不要把特别重要的决策性事情留到周五做,以免冒太大风险。

周六:无所适从的“放空日”

周末到了,本该将一周的疲惫,烦恼抛到云端,但你却很烦躁,无聊,不知道做些什么,有时候会蒙头大睡或者无节制的狂欢,过后又有虚度光阴的内疚感。建议:周末适度的休息,不要有过多的期待。如果期待过高,不管安排得多合理,过得多愉快,失落感都会倍增。顺其自然,既不要闷在家里,也不要连续参加户外活动或聚会。

周日:收拾心情的“修行日”

明明还在休息,却总是抗拒第二天的来临,有时一到周日中午,就陷入对下周工作的焦虑中。建议:从内心去认可工作的价值,学会从工作中收货喜悦。

当然,如果双休日能以休息为主,适当增加比平时多一些的家务,适当增加比平时多一些的娱乐,适当的亲友互访或家人团聚等等,旧的动力定型就不至于被过大地破坏,下周重新建立或恢复时就比较容易,就不会出现“星期一综合症”,即使出现,症状亦轻微,亦不会过多影响工作和学习。因此,消除“星期一综合症”的根本是双休日尽可能过得轻松愉快,不要与平时出现过大的反差。

上一篇: Circulation:Brugada患...

下一篇: 哈佛大学新研究,这类化妆品,或降低40%...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