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骨折损伤机制

时间:2023-11-03 17:43:2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Ring、Jupiter 和 Waters 将Monteggia 病变定义为与前臂骨折相关的近端桡尺关节脱位。

在这个分类系统中,尺骨骨折的特征,而不是桡骨头脱位的方向,对于确定成人和儿童孟氏骨折脱位的最佳治疗最有用。

在急性情况下,尺骨骨折的稳定解剖复位几乎总是导致桡骨头、近端桡尺关节和桡小头关节的解剖稳定复位。

尺骨骨折的定义与所有儿童前臂骨折类似:塑性变形、不完全或青枝骨折以及完全骨折。

完全性骨折又分为横形骨折、短斜形骨折、长斜形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治疗方法与骨折类型直接相关:塑性变形和青枝骨折的闭合复位;横断骨折和短斜骨折的髓内固定;对长斜形骨折、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

José Luis Bado回顾了Monteggia最初的骨折脱位描述,并将损伤进一步分为4种类型。Bado 分类定义了一组外伤性“双骨”损伤,其共同点是“ Monteggia 损伤”(尺骨骨折),伴有桡骨-肱骨-尺骨关节脱位(桡骨头前脱位、侧脱位或后脱位)

图片

  • I 型:60% 的病例:桡骨头前脱位。尺骨骨干骨折,呈前角。

  • II型:占病例的15%。桡骨头后/后外侧脱位。尺骨骨干骨折,后成角。

  • III 型:20% 的病例。桡骨头外侧/前外侧脱位。尺骨干骺端骨折。

  • IV 型:占病例的 5%。桡骨头前脱位。尺骨和桡骨近端骨折。

孟氏骨折I型脱位的损伤机制

一共有三种机制

1.直接打击理论

英国文献中提出的第一个理论是由 Speed 和 Boyd 描述并得到 Smith 认可的直接打击理论。这一理论实际上是由 Monteggia 提出的,他指出,当对前臂后部的直接打击首先产生穿过尺骨的骨折时,就会发生骨折。然后,通过持续变形或直接压力,桡骨头相对于小头被迫向前,导致桡骨头脱位。Monteggia 解释说,这些伤害有时是由于为保护头部而举起的前臂受到棍棒或棍棒的打击造成的。

图片

I 型孟氏损伤的损伤机制:直接打击理论。骨折脱位是通过前臂后部的直接接触来维持的,无论是跌倒在物体上还是物体撞击前臂。尺骨骨折后,物体的持续向前运动使桡骨头脱位。

2过度旋前理论

1949 年,Evans 发表了他对前孟氏骨折脱位的观察结果。之前的研究人员将他们的直接打击理论建立在假设和临床观察的基础上,但埃文斯使用尸体调查来支持他的过度旋前理论。他证明前臂过度旋前导致尺骨骨折,随后导致桡骨头脱位。他假设,在跌倒期间,伸出的手最初处于旋前状态,当身体在站立的手和前臂上方扭曲时,被迫进一步旋前。这种过度旋前迫使桡骨在尺骨中部旋转,导致桡骨头前脱位或桡骨近三分之一骨折以及尺骨骨折。在埃文斯报告的实际患者中,尺骨骨折表现出与前张力和剪切或纵向压缩一致的模式。然而,他的尸体调查显示尺骨骨折模式与螺旋力或旋转力一致。过度旋前理论也得到了巴多的支持

图片

孟氏损伤的损伤机制:过度旋前理论(Evans)。

身体的旋转从外部迫使前臂旋前。尺骨干随着进一步旋转而断裂,迫使桡骨头脱位

3.超伸理论

1971 年,Tompkins分析了这两种理论,并提出了良好的临床证据,证明 I 型 Monteggia 骨折脱位是由动态力和静态力的组合引起的。他的研究假设了骨折机制的三个步骤:过度伸展、桡骨头脱位和尺骨骨折。患者跌倒时,手臂向前伸直,迫使肘关节过度伸展。肱二头肌剧烈的反射性挛缩首先使桡骨向前脱位,迫使桡骨远离小头。一旦近端桡骨脱位,身体的重量就会转移到尺骨。由于桡骨通常是前臂的主要承重骨,尺骨无法承受传递的纵向力,因此无法承受张力。这种张力在尺骨骨干或骨干-干骺端交界处产生倾斜骨折线或青枝骨折。除了损伤的动量之外,尺骨的前角是由远端碎片上完整骨间膜的拉力导致的,导致其跟随桡骨。肱肌导致近端尺骨碎片弯曲。

图片

孟氏损伤的损伤机制:过度伸展理论(汤普金斯)。

 A:跌倒时伸出的手所产生的向前动量迫使肘部过度伸展。

B:二头肌收缩,迫使桡骨头脱位。

C:由于前表面的张力,持续向前的动力导致尺骨骨折。

孟氏骨折脱位的II型(后位孟氏骨折)损伤机制

II 型孟氏病变的病因仍存在争议。

Bado 认为病变是由直接外力和突然旋后引起的。Penrose 分析了七例成人骨折,并指出近端尺骨骨折是典型的模式。他推测损伤是由纵向载荷而不是直接创伤造成的。Olney 和 Menelaus报道了他们的儿科 Monteggia 骨折系列中的 4 个 II 型病变。其中三名患者患有近端尺骨骨折,一名患有斜中轴骨折,表明有两种不同的损伤机制。

Penrose 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的机制是,当前臂突然受到纵向负载且肘部弯曲约 60 度时,就会发生 II 型病变。这项调查表明,如果尺骨骨折,则始终会发生 II 型病变;否则,就会产生肘后脱位。尺骨骨强度的差异可能解释了II型孟氏病变在老年人中高发而在儿童中罕见的原因。Penrose进一步指出,前臂的旋转位置似乎不会影响产生的骨折类型

图片

II 型孟氏病变的损伤机制。

A:肘部弯曲约60度;施加平行于前臂长轴的纵向力。

B:这个力可能会导致肘部后脱位。

C:如果尺骨前皮质的完整性受到损害,就会发生 II 型骨折脱位。

孟氏骨折脱位的Ⅲ型损伤机制

Wright 研究了伴有桡骨头外侧和前外侧脱位的尺骨近端骨折,得出的结论是,损伤机制是肘部水平的内翻应力,再加上伸出的手牢固地靠在固定表面上。这通常会产生青枝尺骨骨折,伴有径向张力失效和内侧压缩。桡骨头横向脱位,导致环形韧带断裂。Hume 认为 III 型病变可能是肘部过度伸展和前臂旋前的结果。其他作者证实肘部内翻力的机制是 III 型损伤的原因。桡骨头脱位的方向可能由同时施加到肘部内翻力矩的旋转力和角力确定。

图片

III 型孟氏病变的损伤机制。

强迫内翻应力会导致尺骨近端青枝骨折和真正的外侧或前外侧桡骨头脱位

孟氏骨折脱位的IV型损伤机制

Bado 提出IV型病变是由过度旋前引起的。在讨论损伤机制的病例报告中,假设了过度旋前48和直接打击 。Olney 和 Menelaus 在他们的系列中报告了单个 IV 型病变,但没有讨论其机制。IV 型病变似乎是由 I 型病变所述的机制引起的。

上一篇: 肩膀疼,常见疾病除了肩周炎,还可能是它

下一篇: Nature:快速纳米孔测序+机器学习,...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