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根神经节在疼痛治疗中的解剖基础

时间:2024-07-25 20:01:4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背根神经节是伤害感受性信号上传的初级中枢,具有传输和调节机体感觉、接受和传导伤害性感受的功能,在急慢性疼痛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阶段起着重要作用,背根神经节因此成为疼痛治疗的关键靶点。

了解背根神经节的解剖位置以及相应的功能,是进行背根神经节靶点治疗(镇痛液注射、射频调节与毁损、化学性药物靶向治疗、电刺激)的基础。

我们人体一共有31对脊神经,从上到下依次为颈神经 8对,胸神经 12对,腰神经 5对,骶神经 5对,尾神经 1对,分别从不同的脊髓节段和椎间隙发出,一直延伸到身体的各个区域。

图片

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前根传导运动信号,脊神经后根传导感觉信号。在脊神经后根靠近椎间孔处有一个膨大区域,它就是和疼痛发生关系密切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通常呈梭形或者椭圆形,体积大小不一。

图片

通常认为颈段和腰段DRG 体积较大,胸段 DRG 体积较小,体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分布趋势,这与该区域紧邻众多上、下肢脊神经(臂丛神经和腰丛神经)的发源节段-颈膨大 (C4-T1) 和腰膨大 (T12-L3) 有关。

DRG主要是脊神经后根初级感觉神经元的胞体组成,主要的功能是传输和调节机体感觉,接受和传导伤害性感受信号。

DRG神经元胞体被星形胶质细胞和周围的结缔组织分离包裹,同时又通过缝隙连接形成神经网络,共同参与敏化过程。此外周围还有免疫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血管和交感神经纤维束组成。

在电镜图片中可以看到DRG神经元胞体和周围组织组成了一个巢状结构,共同维系着背根神经节复杂的神经功能。

图片

图:N1-N5为DRG神经元胞体被星形胶质包裹。图b扫描电镜图片显示了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DRG神经元的细胞体周围形成了一个巢状结构。

椎间孔和背根神经节有着密切的毗邻关系,同时也是背根神经节治疗时重要的参考标志。椎间孔实际上是一个骨性纤维管道,内有DRG、动脉、静脉、韧带和硬膜外脂肪穿过。

椎间孔顶部:上一椎体的椎弓下切迹

椎间孔底部:下一椎体的椎弓上切迹

椎间孔前壁:相邻椎体的后缘,椎间盘和后纵韧带的外侧扩张形成

椎间孔后壁:上下关节突和关节突关节

图片

DRG在椎间孔上部靠近椎弓根处,或者说在椎间孔的上1/3的区域,如下图所示。此外狭窄的椎间孔还有大约6根韧带支持着里面的神经和血管。

图片

DRG 敏感的神经根和坚固的椎骨结构紧密相邻,当椎体损伤、椎间盘突出或椎间孔狭窄后,容易造成 DRG 或邻近神经根的慢性压迫,诱导合成和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增加痛觉感受器神经元兴奋性,产生异位放电,从而增加 DRG 伤害性信号传入。

此外很多医院已经开展背根神经节的电刺激手术,在椎间孔内置入电极时可能会引起血肿和置入障碍。

根据背根神经节和椎间孔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椎管内型、椎间孔型、椎间孔外型3 种,随着椎体自上往下DRG 的分布逐渐有从椎间孔外向内移动的趋势。

图片

颈段的DRG有一半在椎间孔外,腰段多数是椎间孔型,骶段多数在椎管内。

对 DRG 正常解剖和变异影像学的认识,将有助于根据 DRG 的具体解剖位置选择个体化的治疗靶点,并进行临床效果的评估。

蛛网膜下腔和背根神经节的位置关系也很重要,从模式图来看,蛛网膜下腔呈折叠状止于DRG表面,这也提示我们在做DRG穿刺时宁浅勿深,穿到背根神经节就很接近离蛛网膜下腔了。

图片

图:免疫染色的腰椎DRG切片显示(A 和B个箭头)。模式图(C)总结了由蛛网膜(绿色虚线)相对于DRG的位置。连续的黑色虚线和红色虚线分别表示硬脑膜和软脑膜。

此外DRG也可以借助影像技术展现形态和位置,如磁共振水成像和穿刺到位注射造影剂后的CT扫描图像。

图片

图:腰段DRG的形态和位置

图片

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血脑屏障不同,DRG 和外周轴突缺乏有效的神经血管屏障,这使得神经毒素可轻易穿透神经血管屏障进入 DRG 内,刺激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DRG这种高渗透性的血管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它使药物容易扩散,为化学性细胞靶向治疗提供天然的治疗条件。

DRG在急慢性疼痛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其解剖结构和生理作用是疼痛信号传导的基础,针对DRG的微创介入手术,比较常规的技术是射频治疗,DRG电刺激治疗未来在神经调控和顽固性疼痛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Nascimento AI, Mar FM, Sousa MM. The intriguing nature of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 linking structure with polarity and function. Prog Neurobiol, 2018;168:86-103.

2.Kenneth B, Chapman, Dawood Sayed, et al. Best Practices for Dorsal Root Ganglion Stimulation for Chronic Pain: Guidelines from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ain and Neuroscience. Journal of Pain Research, 2023:16  839–879.

3.Weiner S, Strinitz M, Herfurth J, et al. Dorsal Root Ganglion Volumetry by MR Gangliography.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22, 43(5):769-775.

4.李丽梅, 郑宝森, 张志利, 等. 背根神经节解剖及其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2, 28(7):531-540. 

上一篇: 肩胛下肌痛的相关解剖、病因和 2 个拉伸...

下一篇: 反复头晕找不到原因?当心这个病!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