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k J Med Sci:河北省儿童医院揭示血清相关指标鉴别单纯性早熟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价值

时间:2024-08-19 10:00:2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性早熟被定义为8岁以下的女孩或9岁以下的男孩出现第二性征由于饮食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世界范围内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加速的趋势,伴随着性早熟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男孩:女孩的发病率比约为1:5)。性早熟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如身高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女孩性早熟会增加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根据发病机制,性早熟可分为真性性早熟[临床上多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性puberty, ICPP)]、部分性早熟[临床上多为单纯性早熟(simple premature thelarche, PT)]和假性性早熟[又称外周性性早熟(peripheral preco性puberty, PPP)],其中ICPP占儿童性早熟的92%以上同时,PT也是最常见的性早熟类型。PT是一种非自限性疾病,有的可自行消失,有的可转化为ICPP。从以往研究报道的危险因素来看,女孩发生PT与皮质功能低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障碍、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同时,ICPP的发展与维生素D、性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瘦素等水平密切相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试验是目前公认的诊断ICPP的金标准,也被广泛用于辅助儿童性早熟的鉴别诊断。本研究通过监测儿童的维生素D、性激素、IGF-1和瘦素水平,以及子宫和卵巢体积,探讨PT向ICPP转化的时间点。早期发现并预防PT向ICPP的转化,降低ICPP的发生率,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方法: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0名患有PT的女孩。根据随访中PT是否转化为ICPP分为转化组(n=12)和非转化组(n=38)。比较两组患者诊断为PT后血清相关指标及子宫、卵巢体积的变化。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血清相关指标比较(±S)

不同血清相关指标随时间变化折线图

子宫及卵巢体积随时间波动折线图

结果:转换组患儿IGF-1、IGFBP-3水平自确诊后6个月开始发生显著变化,与初诊时、3个月及未转换组患儿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后9个月维生素d、脱氢表雄酮和瘦素水平开始发生显著变化(p<0.05)。转换组的子宫、卵巢体积在诊断后6个月开始明显增大,与未转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定期监测维生素d、IGF-1、IGFBP-3、脱氢表雄酮(DHEA)和瘦素(leptin)水平以及子宫和卵巢体积可早期预测PT向ICPP的转化

原始出处:

Hai-Jing, Cui;  Peng, Liu;  Xin-Guang, Liu;The clinical value of serum-related indexes in differentiating simple premature thelarche from 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Pak J Med Sci 2024 Jan-Feb;40(0):467-472

上一篇: Front Endocrinol:华西医...

下一篇: WOC 2024:白内障手术切口类型与术...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