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里长“果酱”!病因原来竟然来自这个不起眼的习惯

时间:2024-10-08 12:01:1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今年35岁的小超,最近重视发烧、腹痛、腹泻,刚开始以为是胃肠炎,并没放在心上。但是症状越来越严重,才来到医院就诊,医生为他安排了CT检查,结果提示:肝脏部位有一个占位,难道是肿瘤吗?经过进一步检查后,随后小超被确诊为肝脓肿。

肝脏里的“果酱”

令人意外的是,通过穿刺,医生从小超的脓肿里,抽出了紫红色的“果酱”,质地黏稠,我们知道脓肿一般是呈现乳白色的,医生还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形。经过检测,脓肿的引流液被确定为阿米巴肝脓,诊断为阿米巴液。万幸的是,小超的病情发现还算及时,尚未造成其他脏器的损伤,经过引流和对症治疗后,身体逐渐恢复。

小习惯

医生介绍,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病变发生于结肠,在少数病例病原体可进一步移行到肝、肺和脑。但是,小超阿米巴原病哪里来的呢?经过仔细询问后,医生从小超的一个习惯找到了答案,原来,小超不喜欢喝热水,从小开始养成了直接喝自来水的习惯。而且小超经常出差到各地,具备阿米巴病感染致病条件。

阿米巴病( amoebiasis)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原虫感染引起的人类寄生虫病。该原虫主要寄生于结肠,也可经血流运行或直接侵袭到达肝、肺、脑、皮肤等部位,引起相应部位组织的溃疡或脓肿等,亦可同时累及多种组织和脏器,表现为全身性疾病,发病率0.030/10万

传播途径

慢性患者、恢复期患者及健康的带虫者为主要传染源。经口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①阿米巴包囊污染水源可造成该地区的暴发流行;

②在以粪便作肥料,未洗净和未煮熟的蔬菜也是重要的传播因素;

③包囊污染手指、食物或用具而传播;

④蝇类及蟑螂都可接触粪便,体表携带和呕吐粪便,将包囊污染食物而成为重要传播媒介。

诊断

1.阿米巴痢疾

(1)临床表现

有流行地区、卫生条件差的地区生活史,起病缓慢,以腹痛腹泻为主,腹泻次数为每日10次左右,腹泻粪质较多,典型大便呈果酱样,带有血和黏液,有腐败腥臭味;体检发现有下腹压痛。轻症和慢性病患者症状不典型,重症(暴发性阿米巴痢疾)则发病急,以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开始起病,大便次数多,呈血水样,奇臭,可有感染中毒休克表现。

(2)实验室检查:

典型大便呈果酱色,腥臭,镜检可发现变形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可找到吞噬细胞;血常规大多正常,但暴发性阿米巴痢疾患者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3)病原检查:

阿米巴痢疾患者大便中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排包囊者可以找到阿米巴包囊;原虫抗原检查在部分地区实验室可以进行。

2.肝阿米巴脓肿

(1)临床表现

患者伴有或曾经发生腹泻。起病缓慢,发热与肝区疼痛为主要表现,体温多以中高度发热为主,以弛张热型为主;体检发现肝脏肿大,肝区压痛、叩痛,肝区肋间歇水肿等;其他可有咳嗽、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等。

(2)超声检查:

典型患者肝脏发现单个脓肿,圆形或卵圆形。

(3)病原学检查:

肝脏穿刺脓液可以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血清阿米巴抗原抗体检查有诊断价值。

治疗

阿米巴病的治疗主要有一般治疗和抗阿米巴治疗。

1、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补充热量及维生素;注意胃肠道隔离。

2、抗阿米巴治疗首选甲硝唑,对肠内、肠外阿米巴病均有较好疗效,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依米丁可直接杀灭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多用于危重型病例;二氯奎特是目前最有效的杀包囊药物。此外,还有肝脓肿引流治疗。对于阿米巴肝脓肿患者,药物治疗同时需穿刺引流。

上一篇: 主编推荐 ‖ 基于证据总结的脑脊液外引流...

下一篇: 【AJH】邹德慧/梁爱斌教授牵头,CD2...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