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2008-2020年中国住院分娩率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系
时间:2024-11-12 10:00:4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全球范围内,新生儿死亡率自1990年起显著下降,从每千活产36.8例降至2022年的17.3例。相比之下,中国的新生儿死亡率在同一时期从每千活产29.8例降至3.0例,显示出显著进步。尽管在一些中低收入国家,住院分娩与新生儿健康之间的负相关性已得到验证,但在偏远地区,住院分娩的质量和新生儿健康改善的关系仍不明朗。为改善农村地区母婴健康状况,中国自2008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住院分娩并提供财政补贴。然而,由于城乡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新生儿死亡率的变化和住院分娩率之间的关联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探讨2008至2020年间中国不同区域和经济水平下的住院分娩率对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利用了2008至2020年中国国家妇幼健康统计数据库的县级数据,覆盖2930个县,198.7百万例活产数据及36255个县年份记录。为控制县级不变因素的干扰,本研究采用多变量固定效应线性模型,对县级住院分娩率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联进行评估,模型中调整了人均GDP、女性平均教育年限、医院床位数及医疗工作人员数等变量。为保证数据质量,排除部分缺失县的记录,最终对36255个县年份记录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农村与城市的不同经济水平及不同区域(西部、中部和东部)进行了分层分析。
在全国范围内,住院分娩率从2008年的94.7%增至2020年的99.9%,新生儿死亡率则从每千活产10.0降至3.2。在农村地区,住院分娩率从2008年的93.4%提升至2020年的99.9%,新生儿死亡率从每千活产12.3降至3.9,而城市地区的住院分娩率从97.7%增至100.0%,新生儿死亡率从5.0降至2.0。区域分析表明,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农村县新生儿死亡率的下降幅度更大,而东部地区未观察到显著变化。GDP较低的县表现出更明显的住院分娩率上升与新生儿死亡率下降之间的负相关性。多变量固定效应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农村地区住院分娩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新生儿死亡率降低1.4例/千活产(95% CI: −1.9至−1.0;P < .001),而城市地区未观察到显著关联。在西部和中部的低GDP县,这一负相关性尤为显著,其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回归系数为−13.30(95% CI: −17.51至−9.08;P < .001)。
2008-2020年中国城乡及三大地区新生儿死亡率和住院分娩趋势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2008至2020年间,住院分娩率的上升显著降低了中国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生儿死亡率,尤其在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农村县和低GDP县表现突出。住院分娩仍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公共卫生干预手段,未来政策应进一步改善低经济水平地区的住院分娩服务可及性。此外,应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宣传,引导其选择医院分娩,特别是在低收入家庭层面提供更多分娩补贴,以进一步推动住院分娩率的提升。
原始出处:
Regional Disparit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eonatal Mortality and Hospital Delivery in China. JAMA Netw Open. 2024;7(11):e2443423.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4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