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分析:二胎宝妈因备孕怀孕未重视查出的肺结节,再查已是4年后,结果会如何?

时间:2025-03-21 12:10: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前言:生育期妇女检查出肺结节,若考虑肿瘤范畴,但风险仍较低,此时一般本可定期复查随访,而若需要备孕时,如何决策权衡是考验结友与医生多方决策思路的事。到底该先手术还是先备孕,抑或可暂先消融控制病灶?临床上我们该如何来综合各方因素进行考虑并决策?今天分享的病例或许从一个侧面能窥见此类结节在育龄妇女中该如何。

病史信息:

基本信息: 

女性, 35岁 。

主诉:

肺结节。

现病史:

患者最早2019年做ct发现肺结节。 当时没有重视,中间四年时间因为怀孕、哺乳期等没有再检查过,2024年体检发现肺结节增大。 目前嗓子有痰,吞口水有时候有轻微咯噔的声音,不知道是不是咽炎。

患病时长:

6年

希望获得的帮助:

您好叶主任。我是二胎宝妈,生二胎之前体检CT查出有肺结节,当时没有重视,中间四年时间因为怀孕、哺乳期等没有再检查过,2024年体检发现肺结节增大,麻烦帮忙看一下,要紧吗,之前大夫建议半年后再做个高清CT看一下。您建议继续观察还是直接手术治疗呢?

影像展示与分析:

先看2020年与2024年的对比:

图片

右下磨玻璃结节,灶内密度稍不均,但说不上明显实性成分,整体轮廓与边界清,似有微小血管进入,表面不平有浅分叶。

图片

病灶总体有所增大进展,密度也显得较前稍高,但明显纵隔窗可见的实性成分仍是不明显的。表面不平有浅分叶,整体轮廓与瘤肺边界清。

再看连续层面:

图片

病灶出现,淡磨玻璃密度,轮廓较清,有微小血管进入,边缘有的略显毛糙。

图片

灶内密度稍不均,有偏低密度区,边缘有细小毛刺。

图片

病灶靠胸膜侧的边缘不平有浅分叶或粗大锯齿状,另侧有小血管贴着,整体轮廓与瘤肺边界清。

图片

病灶表面不光滑,有血管贴边,有微细血管进入的样子。与胸膜间存在间隙,离得近却没有明显牵拉影响。

图片

边缘区微小磨玻璃表现。

我的意见:

右下叶结节磨玻璃密度,表面不平毛糙,整体轮廓与瘤肺边界清楚,随访持续存在并略有进展,考虑是肿瘤范畴的。但仍说不上显著纵隔窗可见的实性成分,应该以原位癌或微浸润性腺癌可能性大。由于总体还小,密度也不算高,距胸膜还有距离,如果能6-9个月复查,再随访也可以,但终究是要手术的,单孔胸腔镜下微创局部楔形切了就可以。当然若近期切了也可以的。个人倾向再随访下,等再进展并风险增加再切。意见供参考!

问问Deepseek:

问题:

年轻女性查出肺磨玻璃结节,密度仍纯风险低,但要定期复查,却与备孕相冲突,如何决策处理比较稳妥?

Deepseek回答:

对于年轻女性在备孕期间发现肺磨玻璃结节(pGGN)的决策问题,需综合医学安全与生育计划,以下为分步建议:

1. 明确结节风险与复查计划

*当前评估:纯磨玻璃结节(pGGN)恶性风险较低,尤其是直径<8mm、形态规则者。初次发现通常建议3-6个月后复查CT,若无变化可延长至年度随访。

*关键点:与主治医生确认结节具体特征(大小、密度、边缘等)及推荐复查间隔,明确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如持续增长、实性成分增加)。

2. 评估备孕与CT检查的冲突

*辐射风险:单次胸部CT的辐射剂量(约1-2mSv)对胎儿的风险在早孕期(<12周)较高,可能增加流产或畸形风险;中晚孕期风险较低,但仍需谨慎。

*替代方案:孕期避免CT,可选MRI(无辐射,但肺部分辨率有限)或超声(对小结节不敏感),需权衡效果。

3. 制定分阶段决策方案

方案一:优先完成复查后备孕

*适用情况:若医生建议短期内(如3个月)复查,且患者心理压力较大。

*操作:暂缓备孕,完成首次复查。若结节稳定,可安心备孕;孕期结束后再恢复随访。

方案二:调整备孕与复查时间窗

*适用情况:若复查间隔较长(如6-12个月),且结节风险极低。

*操作:在两次CT检查之间(如复查后1年内)尝试怀孕,孕期暂停CT,产后恢复随访。需医生确认时间窗安全性。

方案三:孕期特殊管理

若已怀孕:告知产科医生结节病史,孕期以临床症状(如咳嗽、胸痛)监测为主,必要时孕中期后行低剂量CT(辐射剂量更低,需充分知情同意)。

4. 多学科协作与个性化调整

咨询团队:联合胸外科、放射科、产科医生共同制定方案,评估结节进展概率与妊娠风险。

心理支持:若焦虑情绪影响生活质量,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避免压力对备孕的负面影响。

5. 健康管理与风险规避

*生活方式:严格戒烟、远离二手烟及空气污染,增强免疫力。

*症状监测:备孕及孕期注意呼吸异常症状(如持续咳嗽、咯血),及时就医。

总结建议步骤:

1. 立即与主治医生沟通备孕计划,明确最短必要复查时间。

2. 根据复查时间调整备孕:若3个月内需复查,建议完成后备孕;若间隔较长,可尝试在安全窗内怀孕。

3. 孕期替代检查:如必须影像评估,孕中期后谨慎选择低剂量CT或MRI。

4. 产后恢复随访:无论孕期是否延期检查,分娩后需按计划继续监测结节。

最终决策需以医生对结节风险的判断为核心,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灵活调整生育计划,避免因过度焦虑或忽视潜在风险导致不良后果。

感悟:

看了以上的例子以及AI给出的答案,弄明白了吗?似乎有点明白,又似乎仍不太确定。下面谈谈我的个人想法:我想是否干预处理还是先随访首先要基于病灶本身的风险高低,而如我之前一贯的主张,风险的高低“单次看影像,随访看对比”。所以要分以下不同情况来考虑:

1、风险极高的结节:也就是说基本上确定是浸润性腺癌而且不是纯磨,或实性占比较多的,那应该暂停备孕,完善相关检查进一步确定或短期随访以确定是否要手术,该要手术时肯定要先手术解决肺癌的问题;

2、风险较高的结节:也就是肿瘤风险较高,但能适当随访以确定其发展快速的,就像纯磨较大的或混合磨玻璃结节含实性成分,但实性占比不高。此时个人倾向先间隔3-4个月复查一次再看情况,若有进展则积极手术后再备孕,若稳定可谨慎考虑先备孕,生了小孩后及时复查明确有无进展;

3、风险较低的结节:也就是说较小的纯磨玻璃结节或密度很淡的中等大小的结节,没有实性成分,也无血管进入与异常增粗,此灶结节多发展缓慢,一年或一年半左右的随访绝大部分是不至于会明显进展并风险增加的。倾向先备孕,生了小孩后复查并评估。就如今天分享的这例,前后中间空了4年,但病灶进展仍不太厉害,所以纯磨若是先备孕,基本上应该相对安全的;

4、位置特殊又风险较高的小的结节:比如亚厘米位实性占比高,位置靠肺门近,手术要切肺叶的。这种情况由于一是若先手术,对于育龄女性来说,切肺叶对日后生活质量有影响;二是肺叶切除术后虽若是早期肺癌不需要术后辅助治疗,但对于怀孕以及由此带来对身体的影响可能还是会明显些;三是术后病理万一不是恶性那更不划算。所以此时是否可多学科讨论,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先消融。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病灶局部的至少暂时控制,不影响备孕与生娃;二是等生了小孩后再监测随访,有复发时再手术仍可行;三是万一确实是良性,也保住了肺功能。

当然我建议的这样决策,关键问题仍要回到风险的评估,而风险高低最主要是密度纯不纯、有没有实性成分、有没有血管进入与异常增粗、有没有胸膜牵拉与血管弯征以及实性成分的占比多少。

上一篇: Front Pharmacol:银花平肝...

下一篇: JAMA Netw Open:不同电子烟...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