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医生猝死,器官捐献将救3人,手机还一直收到患者消息……
时间:2023-06-15 19:09: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日,重庆江津,48岁的刁医生不幸去世,她捐献的双肾和肝脏将被用于挽救3名患者的生命。离世后,刁医生的手机还一直收到患者询问病情的消息。
网友们在赞叹和缅怀刁医生的仁心仁义的同时,也发出呼吁,比起被歌颂,医生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更应该被减少,合理的工作强度和良好的身体状态更应该被推崇。
作为医务人员,加班是工作的常态,很多医务人员一周七天都在医院里上班,偶尔有一天休息也是随时在待命状态,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新版《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14.43%的医师工作时间在国务院规定的法定时间内。医师每周平均工作时间都在40小时以上,三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05小时,二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13小时,仅有不到1/4的医师能够休完法定年假。几乎所有医生都曾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半数人曾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约两成医生甚至曾连续工作48小时及以上。
长时间的劳累,让医务人员早已身心疲惫,身心健康出现问题的医务人员不在少数。
医生群体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早在2010年,卫生部门曾做过一项调查,在4032名受访医师中,1/4患有心血管疾病,近一半医师有高血压,40岁以上医师的患病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和积劳成疾使有些医务人员倒在工作岗位上,令人心痛不已。
- 2021年1月17日,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叶雄医生劳累过度不幸猝死,年仅39岁。
- 2021年7月5日上午,潍坊市人民医院急诊部副主任医师李健在值班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46岁。
- 2022年8月22日凌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师杨宏突发心源性猝死,年仅37岁。
- 2022年8月16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刘伟于凌晨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享年53岁。
2017年6月,中国医师协会曾资助一项研究,报告中国医生2013-2015年因过劳而猝死的情况。报告发现,2013年有6人,2014年16人,2015年有24人过劳死,在30-39岁年龄段的医生最多。其中,麻醉科医生猝死的比例最高,达到26%,其次是骨科和心血管科。
文中介绍了日本学者等提出的过劳死5个工作模式:
①极长的工作时间和频繁夜班,打乱了日常生活节奏;
②持续工作,中间不休息;
③高压下工作;
④繁重的体力活动;
⑤持续性的高压工作。
有多少医务人员脚踩在过劳死的悬崖之上,甚至这样的工作模式已成为常态。
白皮书指出,“保护医师健康一个最简单易行的方式,就是保障医师的休息(休假)权利,减少医师的加班加点。”,关注医生的健康状况应当是医疗系统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医生群体抑郁症患病率高,自杀事件频发
除了医生的身体健康问题需要关注以外,高压工作导致精神问题亦不容忽视。
- 2023年1月,青岛一所大学附属医院一名26岁女医生跳楼身亡,警方排除他杀可能。
- 2022年4月,广州一所大学附属医院一名神经外科研究生跳楼自杀身亡。
- 2021年2月,我国一名57岁的器官移植专家在医院跳楼自杀。
近些年,医生自杀事件不甚枚举,抑郁也已成为医生常态。
知名医学网站Medscape发布的《医生的负担:医师自杀报告2023》中提到,自杀已经成为美国公共卫生危机。而作为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群体来说,有自杀念头和自杀未遂的比率更是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数据显示,1%的医生表示他们曾试图自杀,9%的医生承认他们曾考虑过自杀。这也就意味着,每10个医生里,就有1名医生想过自杀。而根据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数据,这两个数字在美国成年人中分别为0.5%和4.9%。可以看出,医生群体的自杀意愿是普通成年人的两倍。
报告还指出,有23%的医生感到抑郁,其中有24%达到了临床上的抑郁症标准,有67%属于口头上的抑郁。并且从报告中,我们得知,每年都有多起医生或医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但当产生自杀念头或有自杀倾向时,医生们普遍都不会寻求帮助。
那么是什么让医生一步步陷入抑郁,走向自杀?
漫长的医学培养之路,高强度的工作,低廉的薪水,一个接一个的考试,糟糕的医患关系,职称/晋升的压力……
中国医生正在经历着超常的工作负荷,激烈的行业竞争和低廉的劳动报酬。
一位专家分析道:大多数自杀都是多因素造成的,一个人的压力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一个医学生或医生心理脆弱时,在医学院或医院却得不到优待,将成为他们自杀的驱动因素之一。
当一线的医生们作为医院的小小螺丝钉尽职尽责的工作时,希望医院和相关的卫生部门能够多一点关心和优待,实行合理地薪酬机制,降低工作量,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少一点虚华的赞美,多一点实在的厚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