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博高赞话题:你睡觉到底有多晚?睡眠质量对健康的影响不仅仅是生物钟紊乱!
时间:2023-06-16 18:52: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期某博上的一项投票“你睡觉到底有多晚”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40%的网友选择了晚上10点至12点睡觉,选择12点至凌晨两点睡觉的网友占46%。由此可见,熬夜在当代网友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昨日,“熬夜给身体带来的损伤几乎是不可逆的”登上热搜,关于熬夜对健康的影响相关话题引起了网友热烈讨论。
睡眠与身心健康常常是息息相关的,例如,长期睡眠不足会引发中风、高血压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引起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本文主要探讨睡眠习惯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最新进展。
心血管疾病(CVD) 包括冠心病(CHD) 、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高血压等,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居高的疾病。
根据《2020 喜临门中国睡眠指数报告》,2020 年中国人群平均睡眠时长为 6.92 h,普遍都在凌晨入睡,以 00 后、95 后和 90 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睡眠问题突出,其中 52. 5% 的年轻人是主动熬夜,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国有较多人群存在不良睡眠习惯。既往众多研究已经表明睡眠障碍性疾病会增加 CVD 的发生风险。
睡眠时长与各类CVD疾病的相关性
对于最佳睡眠时长的判定,目前广泛采用美国睡眠协会的推荐意见: 成人适宜的睡眠时长 为 7~9 h/d,<7 h/d 的睡眠时长称短时睡眠,>9 h/d 的睡眠时长称长时睡眠。
1、CHD
研究表明,睡眠时长与 CHD 总体风险呈“U”型关系,风险最低的睡眠时长为 7~8 h/d,相较于 7 h/d 的睡眠,每减少 1 h,CHD 风险增加 11% ; 每增加 1 h,风险增加 7% 。一项关于心肌梗死(MI)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与 6~9 h/d 睡眠相比,短时睡眠者的 MI 发生风险高 20%,长时睡眠者的 MI 发生风险高 34%,该研究还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证实,短时睡眠与 MI 之间的确存在因果关联。
2、高血压
一直以来关于长时睡眠与高血压的关系存在较大争议,近期的研究多支持仅短时睡眠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升高有关。一些研究特别关注了睡眠时长对儿童与青少年血压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时睡眠使青少年高血压风险增加51%,尤其是在男性青少年中,而长时睡眠与之无显著关联。
3、心律失常
目前研究多肯定睡眠时长与房颤的关系,一项纵向研究发现客观测量的短时睡眠与房颤发生有关,睡眠每减少 1 h,房颤发生风险增加9% 。但目前未发现长时睡眠与房颤有因果关联。
4、心力衰竭
一项纳入 3723 例老年男性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夜间短时睡眠(<6 h/d) 使本身患有 CVD 的老年男性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衰)的风险增加 191% ,但对于无 CVD 史的老年男性未发现睡眠过长或过短与心衰风险有关。
5、脑卒中
有研究证实长时睡眠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有关,短时睡眠与之无显著关联,但也有证明出血性脑卒中风险与睡眠时长无关。
睡眠时长影响CVD的发生机制
1、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加速血管老化而增加 CVD 风险,睡眠不足造 成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内在机制包括:
(1)以 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 和白介素-6 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的血管炎症反应激活和由炎症导致的活性氧自由基增加;
(2)以高交感神经活性为特征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3)一氧化氮、内皮素-1 释放节律和血压昼夜节律受损。
睡眠不足还通过加速糖尿病、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进展来促进 CVD 的发生和发展。
最新的一项实验性研究揭示了睡眠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重要神经免疫机制,该研究证实睡眠片段化可通过减少促食欲素的产生,解除促食欲素对骨髓中表达其相应受体的前中性粒细胞产生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 的抑制,进而引起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的 Ly-6Chi 单核细胞生成增加,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2、睡眠过多
目前关于睡眠时间过长引起 CVD 风险增加的机制存在较大争议。较早的研究认为长时睡眠与 CVD 的相关性更多是因为混杂因素的影响,如抑郁症状、低社会经济地位、失业、低体力活动水平和未发现的共病等。而新近研究发现,长时睡眠与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高水平有关。hs-CRP 是一种理想的 CVD 标志物,与 CVD 发生密切相关,对 CVD 风险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也有研究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指出,动脉硬化和血压变异性增加可能在长时睡眠增加 CVD 风险的机制中处于关键地位。
不规律睡眠行为与CVD的联系
昼夜节律是指一种周期约为 24 h 的受生物钟调控的生物节律,它使人体能适应昼夜周期带来的波动变化,使内部生物功能与外界环境变化保持一致。心血管系统中也有昼夜节律时钟的存在。个体的睡眠觉醒节律会受到自身不良习惯如熬夜、社会时差以及其他不可抗因素的影响,这些不规律睡眠行为会直接引起节律失同步,最终造成昼夜节律失调。
1、熬夜
熬夜是中国人群特别是青壮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不良睡眠习惯,其主要特征是入睡时间主动延后,而又因为受日常工作要求和光照等自然刺激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睡眠时长不足和睡眠节律受损。
一项关于睡眠起始时间与心脏代谢生物标志物关系的横断面研究发现,睡眠起始时间延后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以及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有关,此结果提示熬夜可能会引起 CVD 风险增加。
2、倒班
倒班行为引起的昼夜节律紊乱与健康的关系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许多流行病学证据证明,倒班与 CVD 风险增加有关,包括 CHD 和房颤。曾经一试验通过模拟倒班条件发现,昼夜节律失调( 持续 3 d 的 12 h 反向行为周期与环境周期) 会引起血压升高,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 反应蛋白和 hs-CRP 等炎性介质水平升高,降低清醒时迷走神经调节强度和肾上腺素排泄率,从血压、炎症反应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角度解释了倒班引起心血管风险增高的原因。
正确调节睡眠可对CVD的预防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
1、改善睡眠时长
不良睡眠习惯与 CVD 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对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对于预防 CVD 的发生以及改善患者病情有重要意义。
在国内的一项临床试验中,采取心理辅导、睡眠行为指导和适宜运动以及创造舒适睡眠环境等改善睡眠的干预措施后,慢性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反映出改善睡眠在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2、改善昼夜节律
(1)褪黑素
褪黑素在昼夜节律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是机体产生的一种重要的睡眠调节因子,有分析指出,与对照组相比,补充褪黑素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 3.43 mmHg 和 3.33 mmHg。另外,有研究发现在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患者中给予 24 周褪黑素片( 10 mg/d,口服) 能有效地改善其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内皮依赖性舒张 功能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常用方法,是预测心衰患者临床结局的可靠指标,因此该研究结果提示褪黑素可能有利于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2)光刺激疗法
研究表明,心血管系统的昼夜节律性通常是由中央生物钟即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来调节。光刺激疗法可通过调节昼夜节律抑制松果体内的褪黑素释放,有助于形成规律的睡眠节律。充足的睡眠能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活跃,降低儿茶酚胺水平,进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但其治疗效果还需进一步证实。
3、其他治疗
目前常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睡眠呼吸紊乱的人群,研究发现,CPAP 可减轻 OSA 患者炎性因子释放,可起到一定的缓解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此外,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可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来改善睡眠质量,因此微生态制剂可能对睡眠障碍伴有 CVD 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微生态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可能为睡眠障碍合并CVD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晨阳 徐西振 睡眠习惯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J]. Adv Cardiovasc Dis. DOI:10. 16806 /j. cnki. issn. 1004-3934. 2023. 01. 014.
[2] 郭星辰 高万昊 李牧蔚 睡眠障碍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J].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doi:10.3969/j.issn.1672-5301.2023.03.004.
[3] 杨嘉馨 王文杰 王可馨 牛佳龙 葛海龙 睡眠质量与青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DOI:10.13201/j.issn.1001-1439.2023.0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