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这根鱼刺,这个胃癌多半会被耽误了!
时间:2021-11-28 21:02: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病例提供:吉林省蛟河市人民医院内镜室 王洪兰主任
今年44岁的吕姐,是我妈妈家的邻居,平时身体很好,也没有任何的胃部不适;
2021年的8月15日,吕姐在吃鱼的时候不小心吞进一根鱼刺。
连续几天都感觉喉咙有点痛,而且吞咽的时候有异物感,做了喉镜,却看不到鱼刺。
医生考虑鱼刺应该在更深的地方,行肺部CT检查,发现一根鱼刺卡在食道中段,于是她来到我们内镜室求助。
扎进食道的鱼刺(非本病例)
于是给她行胃镜下异物取出术,顺利取出一根长约2.5cm的鱼刺。
考虑到既然也麻醉了,也是空腹,就顺便帮她做个胃镜检查。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一处只有约不到1cm的可疑病变映入眼帘。
当时怀疑腺癌,于是小心取检,病理回示不除外腺癌。
9月初,她又去大型省城三甲医院重新取了活检,病理回示: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免疫标记支持腺癌。
当时医生建议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但吕女士选择了外科手术。
2021年9月17日,在上级医院行胃部分切除术,手术成功。
术后大标本病理显示: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见部分中低分化腺癌细胞。
这个病例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正如吕姐自己所说:“假如不是卡住了鱼刺,我根本想不到做一次胃镜检查。想想真是后怕啊!”
实际上这样的胃癌不用开刀、不用化疗,内镜下就可以根治性切除;
如果再晚一年半载,出现了淋巴脉管浸润、甚至出现了脏器转移,治疗起来就很棘手了,不但费用巨大、病人生活质量下降,预后也不好。
像吕姐这种早期癌,5年存活率达到90%~97%,有报道粘膜内癌可以达到100%;而晚期胃癌只有15%左右。
早期胃癌无症状,不要傻等“信号灯”据2017年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每年新发胃癌68万例,死亡49.8万例。
85%~90%的病例被确诊时候,已经属于进展期甚至晚期,5年存活率低于30%。
如果有淋巴、脏器转移,能活到5年的只有8%-30%。
胃癌分四期,在不同阶段,胃癌患者5年内的生存率分别为:
I期92%、II期77%、III期46%、IV期8%。
胃癌分期及5年存活率为什么这样呢?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超过70%的胃癌,在早期没有症状,甚至个别进展期也没有典型症状,即使有一些小毛病,也往往被忽视;
二是缺乏筛查意识,认为能吃能喝,检查什么?就像吕姐这样,不是一根鱼刺,这个胃癌势必耽误成进展期甚至晚期。
至于网上所传的“胃癌报警信号”比如胃痛、恶心、纳差、烧心、黑便、消瘦及腹部肿块等,其实是进展期乃至晚期癌的症状。
临床上确诊的胃癌患者,超过85%是进展期和晚期,早期癌只有不足15%。
这些二三期胃癌,几乎都是出现了典型症状才来做相关检查的,这也就是“大多数胃癌一发现就是晚期”的主要原因。
早期胃癌,大多数在无症状时候,做了针对性体检,或者意外发现的。
胃镜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金标准
胃镜检查是一根带有高清摄像头的软管,从口腔进入食道、胃、十二指肠,非常直观地观察黏膜情况,目前的胃镜大多带有放大、染色功能,可以轻易发现1-2mm的微小癌和癌前病变,还能探测胃腔外的肿物。
这种早期的病变,CT、彩超、核磁等是不能发现的。
一旦发现息肉、肿物、早癌、出血等,还能进行胃镜下的相关治疗。
早期癌变还局限在薄薄的一小块粘膜上,没发生浸润和转移,可以将病变黏膜剥离,甚至不用开刀,通过胃镜下就能完成,也不化疗,痛苦小,恢复好,生存率高、费用也低,也不影响生活质量。
这就是及时胃镜检查的意义。
再好的治疗手段、医生有再好的技术、买再贵的药物,都比不上「早发现」。
40岁前做一次胃镜,可以有效预防胃癌
由于胃癌高发年龄段是55岁之后,而胃癌的形成也需要5-15年,因此,40岁是一个关键节点,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要做一次胃镜检查,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因为这时候大多还处于良性阶段,最多还是早癌。
建议这些人要及时做胃镜1.不明原因的消瘦、食欲差
2.持续的胃部不适
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胃灼热)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等。
3.胃癌和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4.幽门螺杆菌阳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肠型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5.术后残胃
6.呕血及黑便
7.癌前疾病/状态
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随有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腺瘤性息肉、胃溃疡、肥厚性胃炎、EB病毒感染者、疣状胃炎等属于胃癌前期疾病,应每半年至一年定期接受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