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的A股闹剧!30天“灭绝”90%扇贝董事长:我们不会退市
时间:2019-11-15 18:28:4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金融界网站讯 昨日晚间獐子岛“闹剧”播出续集,其公告披露2019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预计核销存货成本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合计金额2.78亿元,约占截至2019年10月末上述底播虾夷扇贝账面价值3.07亿元的90%”。
在风口浪尖上,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回应:“我想这么大的海洋没有人有这个本领,能使扇贝想叫它活就活,想叫它死就死。更何况我们不会、也没有这个能力,用它来调节我们的利润。”
前半句话尚且半信半疑,但后半句话吴厚刚显然是“睁眼说瞎话”。
30天“灭绝” 90%扇贝
就在今年7月份,证监会刚下发《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因信披违法拟对吴厚刚处以30万元罚款及终身市场禁入,这意味着很快他就将不再是獐子岛董事长。
回看证监会的通知书,獐子岛2017年末对107.16万亩虾夷贝库存进行了核销,对24.30万亩虾夷贝库存进行了减值。而实际上,核销和减值的海域中有大面积已在以往年度提前采捕,吴厚刚正是借此来实现调节利润。
依靠出色的“财技”,连续两年亏损的獐子岛在2016年顺利实现盈利“保壳”,而2017年则承受了高达7亿元的巨额亏损。根据通知中的核算结果,獐子岛2016年度虚增利润1.3亿元,2017虚减净利润2.79亿元。
的确吴厚刚不太可能到海里把扇贝“搞死”,但这在账面上做手脚调节利润他无疑有前科。
再来看本次风波,11月7日獐子岛启动了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活动。4天后11月11日,獐子岛披露公告称,公司底播扇贝在近期出现大比例死亡,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贝壳比例约占80%以上。
今日晚间獐子岛进一步披露最终数据,平均亩产4.64公斤,大部分区域亩产过低或者绝收已经没有捕捞价值,因此“预计核销存货成本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合计金额2.78亿元,约占截至2019年10月末上述底播虾夷扇贝账面价值3.07亿元的90%”。
而就在10月19日,回复深交所问询时,獐子岛才刚表示前三季度平均亩产24.96公斤,时隔不到一个月后扇贝突然几近“灭绝”。
对此吴厚刚的回答可谓滴水不漏:“从抽查的情况来看,扇贝是刚死的,判断依据是软体组织还附着在扇贝壳上。”依据他的意思,大面积死亡确实发生在公告前后相差一个月的窗口期。
深交所质问是否“洗大澡”
对于獐子岛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事,深交所连夜发函质问其“是否存在财务‘洗大澡’的情形”。
事实上,獐子岛今年前三季度亏损3402.69万元,今年亏损已是大概率事件,同时随着行政处罚即将落槌管理层也将集体下课,把所有的“陈年烂账”眼下一次洗完无疑对上市公司是有利的选择。
有投资者不解,为何对于獐子岛这样的公司不能直接退市?从以往案例来看,即便是较为严重的财务造假,也需溯回业绩后近三年连续亏损才会被处以“极刑”。尽管2016、2017年獐子岛的业绩回溯后为亏损,但2018年其盈利3210.92万元,仍未达到退市标准。
显然对于这点吴厚刚也很清楚,他表示:“这次扇贝大面积、大比例死亡,最终还是会形成一部分的减值损失,对我们今年的业绩会构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处罚退市的这样一个条件,是有法律法规的。我们即使今年亏了这么多钱,按照相关的法规,不触及退市条件。”
有投行人士告诉金融界,甄别生物资产造假一直是审计行业的难题,问题在于很难进行盘点,对于獐子岛这类海产更是难上加难。“不是均匀分布,也不能捞上来看,面积又太大。”该人士表示。
之前证监会界定獐子岛违法,是通过卫星导航数据来最终判定,而早年间没有这种技术,导致了各类生物资产造假案件在A股频发。
此外,獐子岛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其和个体农户有大量的交易往来,可能存在会计凭证取得困难、模糊不清等问题,这点也普遍在农林牧渔行业上市公司间存在。
眼下先姑且等待权威的调查结果,看看獐子岛继2014年以来降水、水温异常、养殖规模扩大、海洋灾害以及冷水团导致扇贝逃跑甚至死伤之后,这次又发生了怎样离奇的故事。
来源:金融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