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2019笔记|医工结合科技推动神外学科进步
时间:2019-11-16 17:08:4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神外前沿讯,11月16日,中华医学会神外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CNS2019)今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年会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为深远的大会。本次大会的主体是“脑.心同治,脊.髓共赢”,同时提出了中国神经外科应全面参与投入第二次机器革命的倡导。
在本次大会的主会场大会报告中,发言者从神经影像、纤维束重建、声光电磁技术、神经调控、术中质谱检测到脑科学研究、脑机接口等领域,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医工结合等科技进步,在推动神经外科快速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做学术报告《脑研究·脑卒中·脑认知》。赵继宗院士指出,在中国,脑卒中是第一大死因,超过了癌症和缺血性心脏病。神经外科之前主要关注出血性脑卒中,但现在有必要关注缺血性脑卒中。国家脑科学研究计划一体两翼,其中一翼就是脑疾病研究,神外要关注脑科学研究,这将推动神经外科的发展。
对认知的研究,是脑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一项,其中对认知障碍脑疾病研究,包括脑卒中认知障碍。比如脑卒中意识障碍,采用DBS技术刺激患者,总的促醒率能到41.7%。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做学术报告《脑脊液、类淋巴和淋巴管的新认识及临床意义》,周良辅院士指出,传统观点认为脑脊液被动产生,取决于压力和渗透压力梯度。现代观点则认为是先被动再主动,血浆景毛细血管开窗过颅入ISF间隙,再主动经“脉”上皮入脑室。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建宁教授做学术报告《颅脑创伤后脑水肿机制的研究进展》,在发言中指出,迄今为止,创伤性脑积水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早期阻断或干预措施,在过去半个世纪未有突破。临床上早期大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被废止,亚低温治疗仍存在争议,进一步深入探寻TBI后脑水肿发生机制,必将为临床救治提供新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硕教授做学术报告《新分级在脑动静脉畸形外科治疗中作用》,在发言中重点介绍了手术中如何利用功能磁共振重建纤维束,并经过导航与神经电生理等辅助手段完成手术,以最大程度对运动语言等脑功能进行保护。功能影像技术的发展为脑功能保护带来了进展,功能影像技术可以实现白质纤维可视化、功能区可视化、病灶与功能区距离可视化。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毛颖教授做学术报告《胶质瘤代谢的影像组学、分子手术的转化研究》,在发言中指出,脑胶质瘤不仅仅是个基因病,也是代谢病,这为脑胶质瘤的研究和诊疗,开拓了一片新天地。提出了胶质瘤“分子手术”的概念,尤其是采用了术中快速质谱检测技术,能够对脑胶质瘤进行快速病理诊断。代谢研究促进了胶质瘤手术的术中代谢边界绘制、显像、快速诊断、术后辅助治疗等。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漆松涛教授做学术报告《颅咽管瘤QST分型的胚胎组织学基础及外科意义》,在发言中指出,南方医院神外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的膜性神经外科学说和颅咽管瘤的QST分型,重点介绍了对下丘脑功能的深入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第二医院张建民教授做学术报告《基于脑机接口运动功能重建及康复》,在发言中介绍了脑机接口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浙二神外将脑机接口运用在术后功能重建和康复领域中的研究和临床经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德智教授做学术报告《脑出血性疾病临床研究一一进展与启示》,在发言中介绍了动脉瘤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等前沿进展,指出了部分类型高血压脑出血神外手术干预的必要性、价值和证据。并且呼吁对神外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应该做出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余新光教授做学术报告《声光电磁新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在发言中系统介绍了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多项医工结合服务临床的技术研发项目,其中很多项目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包括高能和低能的超声聚焦、Zap小型化放疗设备、拉曼光谱肿瘤光学检测设备、超敏感PET、经颅红外系统、TTF胶质瘤电场治疗、便携式脑磁图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建国教授做学术报告《20年DBS中国发展之路:机遇和挑战》,在发言中系统介绍了DBS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适应症不断拓宽的进展,以及与脑科学研究的关系。其中,可感知电刺激要明显优于常规的刺激,目前无论进口和国产DBS都可以进行这种局部场电位的感知刺激,也是未来闭环电刺激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