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 健康中国”MMC首届智慧慢病管理院长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2-02-28 13:21: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22年2月26日,由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MMC), 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MMC首届智慧慢病管理院长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智慧医疗,健康中国”为主题,五位院士坐镇、汇聚百余位三甲医院院长、并联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从MMC新模式、智慧医院、县域医共体建设等多个纬度诠释了慢病管理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来自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兴鹏先生、中国工程院王威琪院士、中国工程院范先群院士、中国科学院黄荷凤院士、中国科学院滕皋军院士、MMC创始人,中国工程院宁光院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女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原院长朱晓明先生、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女士、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总裁王磊先生、欧姆龙健康医疗(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耀先生等嘉宾出席本次论坛。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兴鹏先生表示,“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慢病负担也在不断加重,而慢病导致的社会经济影响不容忽视。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病,我国有20岁到79岁的成人糖尿病患者1.41亿,居世界首位,糖尿病患者年支出合计1655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以MMC为代表的创新型慢病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MMC模式将先进诊疗技术与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多中心共享的多重获益的诊疗模式,真正开创了“智慧型”慢病管理新模式。未来,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

“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算法等高端技术快速渗透医疗健康领域,发展数字医学,推动数字化转型,打造未来智慧医院,已成为“高质量发展”体系中的重要建设内容。通过数字化提高患者体验度、医者感受度、管理者的掌控度是智慧医院必不可少的。希望借此论坛能够更近距离聆听各位专家学者、高科技企业家以及中国现代管理教育的先驱中欧管理大师授课的意见,进一步推动智慧慢病管理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MMC创始人、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宁光表示。

从MMC一窥慢病管理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慢病管理模式是以“诊断、治疗、随访、康复”的流程为主,基层医院和社区的医务人员是慢病管理的主要执行者,承担起慢病中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多项工作。然而,传统的慢病管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不同场景的医疗信息流转障碍、医疗资源不均衡、患者对优质医药服务触达不良等,这些弊端极大地降低了慢病管理的精确诊疗和有序管理等等。

由于中国糖尿病人群非常庞大,要做到“分段化”管理难度非常大。宁光院士提出“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因为只有标准化才能形成规模化,只有规模化才有可能管理所有的糖尿病人群。基于此,201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内分泌专家、上海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发起MMC项目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并推广。

从信息化到智慧化,数年的探索中,MMC已经走出了一条以“一个中心、一站服务、一个标准”为理念,通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真正将患者-医生-医院-社会共享共赢的多重获益的诊疗模式。

“随着MMC在全国的推广,MMC已经取得显著的管理成效,糖化及代谢综合达标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其中,糖化达标率 (HbA1c<7%) 从基线 18.65% 显著提升至 45.46%,代谢指标的综合达标率从基线 6.20%显著提升至 17.94%,而代谢指标的综合达标率已超过欧美的14%。这也就意味着,由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眼、肾、足等多个器官的并发症将大幅减少,相应的致残、致死率也会降低。”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王卫庆教授介绍道。

“MMC取得成果离不开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鼎力支持。”王卫庆教授说道,“截止目前,全国共有1500家医院加入MMC,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管理近80万糖尿病患者。在MMC模式下,医生、患者、医院和社会均有所获益,不仅提高了疾病控制率,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还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减轻社会对于慢性并发症的负担,推动社会医疗模式改革。”

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老龄化,慢病人口也将相应的增多。基层慢病管理对建设健康中国意义重大,也是医改基石环节。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更深层次的体制变革的同时,MMC也被寄予厚望。论坛当天,MMC“1+X”全面启动,将MMC扩展到每个县乡镇,辐射更多社区卫生中心。

对此,王卫庆教授表示,“在MMC的整体布局中,最重要的是MMC“1+X”模式,即一个区域中心或县域中心联动 3 个以上的基层(乡镇、县级或社区)医院。通过“1+X”模式切切实实的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同质化医疗照顾的实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达到’简、廉、便、全、益’的管理目标。MMC力争用10年时间,实现中国糖尿病发病率降低1%,并发症降低10%的宏伟目标。”

崭新的诊疗理念 ,启迪慢病管理新思路

《中国防治慢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数据显示,中国慢病人口已经超过3亿,约占总人口的23%,慢病负担占家庭总疾病负担的70%,而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推进慢病综合防控的重要抓手。

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从生命起源和生命早期进行糖尿病健康干预为降低其发病率和减轻代谢性疾病负担提供了崭新的方向。研究显示,妊娠期糖尿病(GDM)不仅导致子代出现巨大儿等近期并发症,还影响成年后远期健康。本次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黄荷凤院士强调,“GDM预警比诊断更重要,临床筛查和干预时间应前移。我们首次开展了配子-胚胎时期管理,创新性低将围孕期管理、筛查和干预列入临床路径,降低了GDM和巨大儿等发生。在国际上,我们首次提出配子-胚胎源性疾病学说,受到WHO采纳和支持,牵头在全球开展“健康生命轨迹计划”研究,探索源头防控慢病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新路径。”

介入治疗是介于内、外科治疗之间的第三种治疗方法,历经40多年的发展,介入治疗在肿瘤、神经、泛血管等疾病的诊治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介入治疗再代谢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滕皋军院士团队采用射频消融导管进行血管内去交感神经术为 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经 6 个月随访期耐受性良好,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抵抗改善显著。这也标志着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开始迈向“介入时代”。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全身性疾病的眼部并发症,与眼科和内分泌科密切相关。DR早期阶段通常无症状,待就诊于眼科时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因此,眼科和内分泌科之间建立有效沟通机制非常重要。中国工程院范先群院士说道,“通过构建眼科和内分泌科等多学科诊疗模式,进一步完善内分泌相关眼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推进,人工智能与医疗决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眼科领域也展现出独特优势,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内分泌相关眼病筛检流程,并通过互联网远程管理,便捷快速进一步完善内分泌相关眼病的管理。”

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医院新格局

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算法等技术快速渗透医疗健康领域,正重塑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明确提出,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建设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完善智慧医院分级评估顶层设计。

宁光院士认为,“在以价值为基础的医疗保健时代,发展数字医学,推动数字化转型,打造未来智慧医院,已成为“高质量发展”医疗体系中的重要建设内容。人工智能、5G、医学3D打印等新技术已在瑞金医院获得广泛应用,数字医学让瑞金医院的管理者拥有了极大的掌控度。瑞金医院正通过数字化转型走出一条从数字化医院到智慧医院的发展道路。智慧医院建设中的“三度”:以“数字医疗服务”提高患者体验度、以“数字医学技术”提高医者感受度、以“数字医院管理”提高管理者的掌控度。”

同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专家认为,“智慧医院的发展,应以单一实体医院向以5G为引领的互联网医院+实体医院转型,以传统要素管理为主向以数据要素管理为主转型,以医院为主的疾病诊疗模式向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疾病防治模式转型,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

面对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疗服务市场非刚性需求增加、医疗服务体系效率尚需提高等问题。与会嘉宾认为,“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上,从发展方向来看,公立医院高质量需要三个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运营模式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资源配置从物质要素向人才要素转变。”

“在新的的阶段,先行者们正通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深度应用于医疗场景,开拓智慧医院新的边界。随着MMC不断的优化升级,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继续前行,力争实现中国糖尿病发病率降低1%,并发症降低10%的宏伟目标。智慧创新、数字驱动、协同管理,让我们共同见证中国慢病管理事业翻开新的篇章。”王卫庆教授最后总结道。

上一篇: 餐伴侣:伴餐饮改善亚健康——30位营养师...

下一篇: 权威认证!Flowflex新冠抗原检测试...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