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售4.025%年金险现“最后疯狂”|监管窗口指导“喊停”

时间:2019-11-17 22:54:3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抢售4.025%年金险现“最后疯狂” | 监管窗口指导“喊停”

这厢,营销人员高喊抓紧“上车”;那厢,监管部门紧急提醒防范利差损风险。今年以来,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产品可谓是从年初火到年尾。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监管部门通过约谈13家中小险企的总精算师,对年金产品进一步展开窗口指导。有业内人士表示,险企总精算师更明白高利率产品背后可能隐藏的一些风险,监管通过窗口指导提醒防控风险。而高利率年金产品销售不止的背后,也暴露出保险业资产负债错配的难题。

约谈总精算师 监管再次窗口指导

对于年金产品预定利率的意义,或许精算师更明白其中的内涵。北京商报记者获悉,为强化人身保险市场非现场监管,切实防范行业风险,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于11月12日下午约谈了13家保险公司的总精算师,要求从12月开始停止销售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其中被通知约谈险企包括中德安联人寿、天安人寿、华夏人寿、大家人寿、上海人寿等。

据了解,这并不是监管部门第一次针对高利率的年金产品进行窗口指导。今年1月,业内就有消息称,银保监会已暂停险企报批预定利率为4.025%人身险产品。

今年8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对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将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由年复利4.02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调整为年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同时,分红型人身保险责任准备金的评估利率上限为年复利3%和预定利率的较小者。万能型人身保险责任准备金的评估利率上限为年复利3%。

而该《通知》的下发,意味着关于高利率年金险的去留或已有定论,预定利率3.5%以上的长期年金险将暂别舞台。另有保险公司部门负责人表示,三次窗口指导对于一些销售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产品预定利率相对低的公司影响不大,但对于一些开发销售高预定利率、高费用率、高客户利益产品的中小公司以及部分大型公司来讲会存在影响。

那么,缘何监管频频窗口指导?对此,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向楠解释称,如果监管对此不加以限制,寿险行业恐将形成较大的利差损积累,因为对于国民经济所能产生的投资回报率,很多公司对预期的调整是滞后或缓慢的。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保险公司就尝到过高利率保险产品带来的利差损“苦果”。由于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风暴来袭,在此后3年多时间里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从最高的10.98%直接降至2.25%,到2002年该利率已跌至1.98%。而有保险公司这一时期销售的年金产品预定利率甚至高达10%,由此为一些险资带来的年金险亏损问题延续至今。

抓住最后时机 部分险企仍在“坚持”销售

自8月上述《通知》发布后,一些险企的高利率现金险产品纷纷面临停售,不过在11月以后仍有一些险企的产品还在“坚持”销售中。有保险经纪公司部门负责人透露,目前仍在售卖的高预定利率现金产品不下10款,例如《信美相互互信一生终身养老年金保险》、《天安人寿幸福源(2019)年金保险产品计划》、《复星保德信人寿星颐养老年金保险》等。

其中,信美人寿的相互一生宣称预定利率为4.025%,即每年保险金现金价值将会以确定的预定利率4.025%复利增值。例如,40岁的周先生,一次性缴纳100万元,假设在85岁身故,此时保单现金价值增值到331.8万元。

此外,天安人寿的幸福源也在低调销售中,该产品宣称预定利率为4.025%,例如30岁的金先生每年投入保费20万元,共交费5年,基本保额124000元。同时可从60岁起领取养老金至终身,每年领取12.4万元。

一位保险经纪公司总监表示,相比其他险种,部分保险公司愿意销售高利率年金产品,因为可在短期内推高保费规模,实现弯道超车。尤其是在在利率下行、大多数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的背景下,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成为保险公司开拓市场、收揽客户的一大利器。

同时记者也注意到,一些保险经纪人和保险代理人也纷纷在高利率年金产品停售前加紧宣传,打着“抓住这次薅保险公司羊毛”的旗子吸引消费者购买。同时,有保险代理人朋友圈晒出成摞的即将停售的年金保险合同,并打出“停售前迎来产品承保小高峰,每天有上千份保单在等待处理中”的标语。

王向楠表示,部分公司更加重视市场份额而不是利差损风险,因为该风险在一段时期后才会展示出来,而届时,公司的管理者可能已经变动,对于一个集体所做出的维持现状的决策,事后就更不容易去定责具体某个当事人。

销售不止背后 资产负债错配难解

进一步来看,监管屡次叫停,产品销售不止的背后也暴露了行业间资产负债错配的难题。

近日,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随着行业回归保障,人身保险负债周期在不断拉长,目前人身险负债久期是12.44年,资产久期是5.77年,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问题十分突出。

对于险企资产负债错配的问题,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解释称,在过去我国保险产品尤其是寿险产品的久期是和中国的人均寿命相配的,同时也与资产久期相匹配,但是现在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国人的人均寿命相比过去有了大幅增加,但是保险产品设计并没有有效的与时俱进。

“而目前整个保险产品负债周期拉长,同时,险资投资收益的难度也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此外,保险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保险产品需要险企在短期内增加更多的现金流收入,从而也忽略了进行产品久期与负债周期的中长期匹配性。由此产生短资产久期和长久期负债错配的问题。”王红英补充道。

同时王红英也强调,该问题实际上隐患较大。尤其是目前险资投资环境并不是非常理想,一方面,全球进入到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时代,险资固收收益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在过去十年险资在中国股市的权益投资并不是非常理想,由此导致保险业资产和负债期限错配问题日益突出。

那么险企该如何应对资产负债错配的问题,王向楠建议称,险企可开发综合型产品,在展业中强调产品的保障属性,降低需求对预定利率的弹性;借鉴寿险产品的经验,发展定价稳健但附加投资功能的产品;遵守行业规定,不谋求变相突破4.025%的限制;还可以适当发展中短期产品,缓解公司现金流压力;努力提升投资收益水平,缓解资产负债错配的压力。

可预见的是,在监管部门多次要求之下,保险公司已借机调整自己的业务模式,部分险企高利率年金产品已停售。海通证券也分析认为,未来预定利率超过3.5%的长期年金险产品需要报监管审批,新规引导行业重回理性,进一步转型保障类产品,长期有利于行业发展。总体来看有助于防范价格竞争,长期利好行业。

上一篇: 首胜!八一全队奋起5将上双让人泪目,掀翻...

下一篇: 这一次,世界的目光聚焦温州!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