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金融风险、促进安全创新听监管等多方人士怎么说

时间:2019-11-18 19:22:5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防控金融风险、促进安全创新 听监管等多方人士怎么说

新京报讯(记者 黄鑫宇)伴随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我国金融安全总体可控,但防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安全创新仍处于关键期。网络风险给金融安全带来哪些挑战?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成效如何?11月18日至19日,以“推进金融安全科技新发展”为主题的“2019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下称“论坛”),在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开幕。众多监管方人士、经济学家及机构人士,分享了他们关于中国金融安全的前沿观察与思考。

当前,监管科技已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对此,中国互联网金融业金融协会(下称“中国互金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监管科技涉及架构转型、系统改造、技术研发等诸多方面,需要较大规模的长期资源投入,因此建议加大中央和地方公共财政投入。重点支持监管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重要成果转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为监管部分插上科技的翅膀,使监管科技既要拦得了灰犀牛,也要拦得住黑天鹅。

中国互金协会秘书长陆书春补充道,无论从市场、行业还是监管,一直以来都在发展中强调安全,在安全中保证健康发展。同时,据陆书春透露,当前中国互金协会正在按照央行《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通知》的要求,积极开展加强客户端软件行业自律管理的工作与职责,正牵头开展金融APP的实名备案工作。

当谈及中国的金融安全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发表观点,认为需要有三方面思考维度:要加强中国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对外开放。“这三者结合在一起,中国金融的发展之路,才能既保持安全同时又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吴晓求同时确信,“如果我们把金融的基础设施做好、持续推进中国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我不认为中国会出现大的问题,也不认为中国会出现危机意义上的货币贬值。虽然可能人民币会有波动,但这是正常的,不会出现危机状态的人民币波动,也不会出现流动性风险、流动性危机。”

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谢平在论坛上指出,金融科技有可能引发的一些新类型的金融风险,金融科技在发展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变量就是监管。金融科技监管需要重点关注的不是科技本身的风险,因为技术是中性的,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科技应用于金融业务所产生的风险,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也坚持了这一点。

谢平同时认为,中国在过去十多年来,在金融科技监管方面最成功的案例是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尤其是网联出现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额上缴。第三方支付监管通过十多年不断的博弈、改进、技术进步,最后形成了成功案例。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娴在论坛上表示,金融宏观审慎监管要以实现金融稳定为总体目标,通过制定宏观审慎政策,实施宏观审慎工具维护金融安全,降低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在王娴看来,由于系统性风险防范的高度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构建完善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仍面临诸多的挑战。具体来看,一方面,系统性风险的复杂性源自于系统性风险的内生性,使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和防范具有较大难度。另一方面,系统性风险的风险源和触发机制具有隐蔽性,风险一旦被触发就可能通过系统性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的抛售、预期的变化等等途径迅速的传播和蔓延并影响到实体经济。

而作为金融机构方人士,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则表示,金融安全应具体包括六大方面:一是国家货币体系的安全,即货币稳定、币值稳定。二是金融体系要安全,金融机构不能出问题。三是要有一个有效的市场,市场要有效。包括定价的功能,为各种不同的产品提供不同的服务价格,同时也为不同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产品,可能风险偏好不同的客户会有不同的投资;融资的便利化,市场主体应该能够在金融市场当中获得相应的资金的支持;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如果出了问题应该淘汰。四是要有快捷支付的畅通,支付畅通、支付安全是金融安全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五是消费者的保护,既是维护公平,也是履行金融机构、金融体系的职责和初心的一种标志。六是随着信息时代到来,尤其是现在数字经济的全面的来临,信息安全保护是特别重要的标志。

“在这里,希望监管给予机构一定的空间和容忍。遇到问题我们就问题解决问题,不要把有些问题一棍子打死,但是有些问题必须得密切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技术健康地发展,真正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支撑,而不是增加我们金融体系的不安全、不稳定。”张健华坦言。

新京报记者 黄鑫宇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

上一篇: 原创央视本周CBA转播计划,连续6天直播...

下一篇: 非洲一盲人学生被赶出牛津大学辩论会场校方...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