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疗效再获国际内科学领域“第一刊”《内科学年鉴》认可
时间:2020-05-30 22:47: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国际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5月12日在线发布针灸临床研究论文《针刺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杨静雯讲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刘存志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作为最普遍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功能性消化不良全球发病率为 8% ~12%,其中我国为 18%~45%,占消化门诊的 20%~40%。尽管它是一种非致命性疾病,但长期患病可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临床上常选用促动力药和酸抑制剂治疗,但多数药物存在胃肠道和心血管方面不良反应,越来越多的患者寻求非药物治疗。起源于中国的传统针灸疗法是一种具代表性的非药物治疗方式,是中医学的瑰宝。长期以来,针灸疗法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符合现代医学国际规范的针灸证据还远远不够。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刘存志教授团队牵头,基于临床研究的金标准-随机对照试验(RCT),开展了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评价研究。以278例中国18-65岁符合罗马IV国际诊断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历时3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5家三甲医院完成。发现与假针相比,12次针刺治疗能够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整体疗效评估的有效应答率,提高餐后饱胀、上腹胀和早饱3个核心症状的消除率,并且这一效应能够持续3个月,安全性也较好。这为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或许可以借助针灸来解决经常面临的餐后早饱而无理想药物可医的尴尬。令人振奋的不仅是研究结果本身被国际内科学领域“第一刊”《内科学年鉴》发表,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的针灸技术越来越获得国际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