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佛教已经传入,佛经汉化过程原来这么复杂,历经900年

时间:2019-10-28 08:54: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东汉时期佛教已经传入,佛经汉化过程原来这么复杂,历经900年

公元68年,时为中国东汉时期,汉明帝在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此后,佛教在中国逐渐广泛流传。佛教在中国的流传与佛经的汉译运动紧密相关。那么,印度梵文佛典的翻译经历了哪几个不同时期呢?

首先,佛典传来后的东汉三国时期,是外国僧侣主译时期。以西域、印度来华高僧安世高(安息王子)、支娄迦谶(来自北印度)为代表。

佛经由外国僧侣翻译大概意思,华僧揣意,然后书写出来。但翻译结果不太理想,往往咫尺千里。进步意义在于,在译经过程中,中国僧人运用老子学说来表达佛理,为佛教教理的中国化、通俗化作了很大努力,促进了佛教在中国境内的传播。魏都洛阳和东吴都城建业(南京)是当时译经的二大中心。

外国取来的佛经

其次,是两晋南北朝中外人士合译时期。西晋译经师以竺法护为代表,东晋-十六国的代表人物则有道安、鸠摩罗什和慧远。

南北朝时期,中国佛僧对汉译佛经义理进行诠释和价值评判,开始开宗立派,形成中国佛学宗派。此期译经特点是:中外僧侣合译,“彼晓汉谈,我知梵说,十得八九,时有差违。”为了求得真经,求证译经疑难,中国佛僧开始了西行印度求法巡礼的运动(法显)。

道安(312—385)12岁出家。379年到长安,住五重寺,组织佛经翻译工作7年,共译经10部180卷100余万字,并提出了许多翻译佛经的理论。道安对佛教的最大贡献在于,为中国佛教徒制定了一整套仪规。他在研究印度佛教戒律的基础上,制订了《僧尼规范》和《法门清式二十四条》(释姓),成为中国佛教奠基人之一。

南朝各朝多数皇帝都沉湎佛教(梁武帝《断酒肉文》),热心建造佛寺,致使南朝四代均是寺院林立,僧尼众多。“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由于统治阶级的热心扶植,刺激了佛教内部学术思想的发展,许多佛僧一变过去笃守师承之风而各抒已见,由此产生了涅磐宗、成实宗和三论宗等学派,开始形成了在汉地融合成熟的佛教思想体系。

再次,是隋唐中国佛僧主译时期,以中国僧侣玄奘、义净、不空等为代表。

南北朝以来,翻译渐成国家大事,依皇帝敕令举行。到隋代,朝廷专设经院,译场组织渐渐完备。隋朝以来,凡译经大师,都是汉文、梵文俱精,并精通佛学。及至唐代,翻译制度更趋于完善、严密,参译人员众多,由主译者统摄始终,各人均有专司,并规定了翻译的原则、体例。唐代译经达到“印印皆同,声声不别”的妙境。这个时期为了译经和求学佛理,掀起了西行求法、取经的热潮。

现代文佛经

译出的佛典据唐代开元十八年(730年)统计,就有经、律、论共计5048卷。到明代,据说已增到9000卷。这些佛典在南北朝时称“一切经”,隋代以后有人始称之为《大藏经》。汉译《大藏经》是中国人用自己的理解所翻译的佛教典籍。把梵文佛经译成汉文,就是佛教中国化的第一步。

据元代《法宝勘同总录》,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世高译经到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译场停顿,凡889年,计有知名译家192人,译出佛典1333部,5081卷,印度佛教大小乘教派之经、律、论三藏经典几乎全部被译成汉文。

上一篇: WTA年终总决赛深圳挥拍大坂直美取开门红

下一篇: 这100款手机游戏,让你又多了一个入手i...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