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朱元璋明知南北榜案为冤案,为何仍旧残杀无辜?可怕的帝王之术!

时间:2019-10-29 10:27:3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朱元璋明知南北榜案为冤案,为何仍旧残杀无辜?可怕的帝王之术!

试卷发错取消考试,这种事情大家可能很少听过,至于考上人数太多,宣布取消考试,这应该更难遇到,但历史上朱元璋就这样干过。

一、南北榜案洪武三十年丁丑科会试,此次考试朱元璋任命德高望重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官,考试后,会试录取的52人,均为江南考生。

北方举子大哗,认为主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是南方人,因此袒护南方人。群情激奋的考生,将皇榜打得七零八落,随后又到礼部示威,街头巷尾贴满了指责主考官偏袒同乡的传单,把个南京城弄得一团糟。

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等人重新阅卷,要他们增加入围名额,选几个北方举子上榜。结果张信等人复阅后说,南方举子文章最烂的都比北方举子好,刘三吾判卷无错。

这时有人上告说刘三吾暗中交代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所以复阅才还是南方人上,朱元璋听完后更怒,指大部份官员是胡党或蓝党,将张信与白信蹈等二十余人凌迟处死,命刘三吾戍边,状元陈䢿会元宋琮、探花刘谔等人,都以贿赂考官,革除功名,不是处死就是徙边,牵连达千人。

之后朱元璋亲自阅卷,同年五月再选六十一名进士,都为北方人。对比三月春天放榜都录取南方人,时人称这事件为南北榜或春夏榜。

二、南优北劣

南北榜案真的是弊案吗?

不!这确实是场大冤案。主考官刘三吾在当时可是大儒,从元朝以来就享有名声,明朝建立后,很多典章制度都出自他的规划,科举制度的条例、明初的刑法《大诰》、以及百科全书《寰宇通志》,《明史》称其

为人慷慨,胸中无城府,自号坦坦翁,

是个人品才学俱佳的士林领袖,而且当时正处在蓝玉案的非常时期,蓝玉案株连甚众,无数官员落马,试问这时候谁敢收贿包庇南方人呢?就算刘三吾有,负责复阅的张信等人,也不长眼收贿,这有可能吗?

唯一的合理答案就是,刘三吾跟朱元璋说的,元朝以来,北方长期处于高压统治,文化遭受极大摧残,本来就民生凋敝,连生活都要不行了,哪还有读书的时间和环境。北方远不如南方,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南优北劣实属正常。

事实上,刘三吾说的并没有错,从洪武三年第一次科举考试开始,南方举子的成绩,就一直在北方举子之上。南北榜案之前的六次廷试,状元清一色都是南方人。而从录取比例上看,也是南方中榜者越来越多,北方中榜者日益减少的趋势。

南北榜事件的发生,只是给了北方官员发动清算的借口,整个事件中,弹劾考官的御史们,大多来自于北方。后来修《国榷》的谈迁也感慨说:

众议汹汹,非为公怒,乃为私怨也。

三、帝王心思既然刘三吾、张信等人无错,朱元璋又为什么把他们全部处死,宣布之前放榜无效呢?因为刘三吾、张信他们这次都猜错朱元璋的心意了,对于朱元璋来说,这次的重点不在于是否公正的录取考生,而是获取北方的民心。

明朝起家自南方,北方本来就是最后才归顺的地区,这里对明朝的向心力本来就不够。而之前的蓝玉案,牵连的大多是北方的官员,使北方出身的官员更少。此次科考,一个北方举子都没上,可能会让人解读为朝廷对北方加强防范,这不利于统治。

如果刘三吾、张信在皇帝过问时,体察上意,适度增额录取一些北方举子,平衡一下南北差距,那此事就能平安收场。

可是刘三吾、张信这次错误选择,主张考试无弊。没有下台阶的朱元璋,只好使用暴力的手段,把负责阅卷的都处死,宣布前次榜单无效,再公布一份只有北方举子的榜单。这就是赤裸裸的表示,朝廷是很重视北方,没有重南轻北的问题。

南北榜案后,南北按照比例录取进士成为不成文规定,直到明仁宗洪熙二年,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才制定办法,卷子照样弥封誊录,但注明南、北字样,分配名额是南六十,北四十。

上一篇: 原创范冰冰被包养照曝光?历时2年判决书终...

下一篇: 原创思维运动会创佳绩同江市第一小学超越梦...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