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否将带来失业?诺奖经济学奖得主:员工需不断学习
时间:2019-10-30 21:20:2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新京报讯(记者 顾志娟)10月30日,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经济与金融峰会上,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表示,科技会打破地区经济的原有平衡,也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经济体需要不断顺应技术带来的冲击,不断取得新平衡。
皮萨里德斯提出,科技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不会是均匀的,对一些行业影响大,另一些行业影响小,有些行业可能会受益于技术,有些行业则可能受到不利影响。假设在一个平衡的经济体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技术,比如AI技术,就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因此,这一经济体要不断顺应技术带来的冲击,不断重新取得经济平衡。
皮萨里德斯介绍了科技对于地区市场结构的影响进程,首先通常是创新企业发明新的技术,进入新的市场,而这个市场原来有一些传统企业,新技术的进入使得传统企业的市场萎缩,那些创新的企业可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小企业就会变成大企业。从劳动力方面看,技术使得很多行业的岗位消失了,有的行业又有新的岗位产生,但整体来看所有行业的岗位数量是减少的,因为新的技术替代了很多人类的岗位,主要是传统行业的就业岗位减少,导致整个行业的岗位减少。
不同地区受到技术的影响也很不相同,有一些地区受到技术影响非常大,另一些地区受影响较小,有些地区从技术中受益,有些地区则因遭遇市场萎缩,经济受到影响。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所有地区的发展比较均衡,改革之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非常快,地区之间出现不均衡。如何消除不平衡?皮萨里德斯提出,最关键的是要靠结构性改革,刺激内陆地区经济活力,否则不平衡就会越来越大。
从历史上的例子来看,技术对劳动力的影响一般经历两个阶段,首先是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的迁徙,第二阶段是从工业中心到服务中心的迁徙。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工厂替代农场成为生产的主要地区,劳工从农村迁徙到城市,之后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劳动密集型工作被取代,服务业兴起,而基本上服务部门和产业部门不会集中在国家的同一个地区,因此有一些人从以工业为核心的城市搬到以服务为核心的地区。
中国目前处于劳动力迁徙的第一个阶段,下一阶段就是从工业中心移动到服务中心,从2012年开始这个趋势就较为明显,现在有些放缓,但未来还会持续。在地区发展方面,20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造成的变革,导致英国伯明翰地区的衰落,伦敦崛起,因为伯明翰是一个工业中心,伦敦是金融和其他服务业的中心;美国与之类似,铁锈带地区发生衰落。中国因为刚刚开始这一趋势,现在并没有出现衰落的地带。
皮萨里德斯提出,中国过去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廉价劳动力,这一趋势将要结束。创新和新技术在破坏一些老旧领域的工业岗位,其中一个代表性地区就是河北省,政府决定重新开发这一地区,建设雄安新区,吸引新产业,这是国家政府决定产业结构改变的例子。雄安要引入新产业,旧产业怎么办?地区经济发展就是会有这样的问题,有些人没有市场需要的技能,就可能面临失业。解决办法是,政府需要建设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企业要愿意搬进来,员工要愿意学习新技能。
总体来看,新技术会带来地区经济平衡的破坏,会有工作岗位的流失,不过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皮萨里德斯表示:“有些人担心失去工作,但大家对新的事物的恐惧并不一定真的值得恐惧。”
新京报记者 顾志娟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