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金山卫——2、最后的渔村

时间:2019-11-09 12:25:0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金山卫 ——2、最后的渔村

上海的简称“沪”,是古代渔民的一种捕鱼工具。这是因为,上海在发展成为商贸、金融和工业高度集中的大都市之前,曾是一个以捕鱼业和农业为主的地区。金山卫附近的金山嘴(图1),面临杭州湾,正对着杭州湾里的三座岛屿——小金山岛、大金山岛和浮山岛,就曾是有名的渔港;如今,则是上海最后的渔村。

图1、金山嘴(图中的2),面临杭州湾

20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上海的很多渔村逐渐消失;但在金山嘴,仍有出海渔民1,000多人;捕鱼范围从杭州湾至钓鱼岛,甚至远达韩国的济州岛附近。八十年代后期,渔业资源衰竭,金山嘴的大部分渔民才告别大海,上岸转行。然而,那里仍有一小部分渔民,心系大海,坚持近海捕鱼;同时,在陆上也办起了养殖业和渔货加工业。也有些渔民,在村前的沪杭公路一侧,开起了数十家海鲜酒店和海产品批发、零售摊位,形成了颇具渔村特色的海鲜餐饮、集市一条街。

21世纪以来,金山嘴逐步将原来的村庄和老街重新整修,发掘村里的历史故事,展现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习俗,辅以海鲜为主的农家菜、小吃以及海产品市场,打造出一个具有本地风格的、以渔业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

我们在瞻仰、凭吊“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后(10月18日的下午),也来到金山嘴,领略了尚且保留着一些渔业生产痕迹的、都市近海村落的风光。

来到村口(金山嘴老街街口),眺望杭州湾里的三座小岛,与在城市沙滩上的眺望有所不同(图2)。在城市沙滩上眺望(图2,上),自左至右:小金山岛、大金山岛和浮山岛,呈“一”字排开。在金山嘴渔村的村口眺望(图2,下):左侧前后,小金山岛与大金山岛几乎重叠;右侧稍后,是浮山岛;三岛排列,呈不典型的斜向“1”字形。

图2、不同位点所见的杭州湾三岛

江南的古镇、老街,都有其基本相仿的一面,如窄街小巷、凉亭拱桥(图3、图4);但也会有相互之间不同的部分,毕竟各镇各村多少还有些自己的故事和人物。

图3、窄街小巷

图4、老街上的逐浪亭(右)和定波桥(左)

与其他江南水乡一样,金山嘴也有一条清澈的小河——运石河,很多居民枕河而居(图5)。只是,运石河是条运河,并非天然形成。清雍正年间,为修筑金山嘴海塘,需运送大量石头,故人工开凿了这条小河。开河挖出的土方,用于海塘的修筑与加固,可谓“一举两得”。

金山嘴还有一泓湖水——祥鱼湖。当年海塘的修筑,工程最后一公里的土方不够,于是又从村里的18亩土地挖取,形成一个大坑。村民将运石河的河水引入,形成了这一看似如天然形成的人工湖泊(图6),现为该村的一大景观。

图5、运石河两岸

图6、祥鱼湖畔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渔民们过上了好日子。很难让人相信,园林般的新村里、整洁而又排列有序的房屋的主人,以往是风里来、浪里去的一介渔夫(图7、图8)。

图7、渔村新貌

图8、渔村住宅(墙上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金山农民画)

诚然,在老街上除了几座小型的民间博物馆,如渔民老宅、渔具馆和妈祖文化馆(图9、图10)之外,已几乎看不到以往渔村的痕迹。只是在村口(老街的起始端),保留着的瞭望台、海边船形的观景台和海鲜、餐饮一条街(图11至图13),似乎还在默默提醒人们,这里曾是渔村,这里曾是海防前线。

图9、渔民老宅的内部陈设

图10、上:渔具馆;下:妈祖文化馆(图片来自网络)

图11、村口的古炮楼(瞭望台),为三层,高6米、直径2.23米,曾是海岸的制高点

图12、海滩边的观景平台

图13、海鲜、餐饮一条街(金山嘴沪杭公路旁)

以往渔村的码头——“丁字坝”,深入大海之中,是迎接日出与目送夕阳的绝佳场所,却被铁丝网拦住,不能上去,留下一点遗憾。

红日西坠的时候,我们老街口留下了一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图14)。

图14、老街起始端留影

徐晋勋

2019 11 09

上一篇: 住宿餐饮业不良率何以高达25.52%?贵...

下一篇: 70余名抖空竹高手卢沟桥乡“斗艺”|组图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