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大家聊着聊着突然就安静了......
时间:2019-11-11 19:37: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有一种尴尬相信大家都曾经遇到过。
大家都在办公室认真讨论一个问题或者周末在饭桌上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突然,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停止了谈话。
图片来源:soogif
有些人会把这种让人费解的状况称为“1个小时20分钟现象”。他们认为,即使是一大群人正在谈话,一阵突然的沉默也会在1个小时20分钟内发生。
这种情况有很多种解释。比较科学的看法是,我们在谈话开始后的1小时20分钟陷入沉默是一种保护机制。根据这种说法,人们之所以陷入沉默,是因为史前的人类祖先需要倾听环境中的危险信号。如果危险并未到来,谈话就可以重新开始了。这种假设让人想起了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论断。他认为由于我们祖先获得的经验,人脑中都会不知不觉拥有一种保护机制。
图片来源:pixabay
社会科学中有一个研究群体动力学和集体行为的重要细分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研究人员会对一个群体中多方面的特征进行探究。例如,有的研究人员会研究凝聚力,探索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人们凝聚在一起成为一个群体;还有的研究人们的参与感。这个研究不仅探索群体成员参与活动的次数,还研究他们在参与活动时的行为、方式和基调等。
另外,集体行为学家也会研究群体内的交流情况,他们关注谁在与人谈话,谈话的频率和谈话的时长等。
让我们再从生理学上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科学家已经弄明白了暴露在高度压力下的实验鼠有怎样的生理机制。在一项实验中,科学家将实验鼠置身于噪音中,这种噪音在每30秒的间隔里出现6秒,1天可以持续7个小时,持续长达35天之久。在噪音的摧残下,这组实验鼠患上了高血压,还在笼子里烦躁地来回踱步。而其他生活在安静笼子里的实验鼠,血压相对低很多,也不会在笼子里紧张烦躁地踱步。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早在2005年,伦敦大学关于噪音对心理影响的研究。在实验中,科学家调查了来自89所学校的2800名儿童。有些学校建在机场附近,而有些学校则远离机场。研究表明,就阅读能力而言,那些在机场旁边上学、常常暴露在飞机噪音下的孩子,比在安静环境中学习的孩子表现要差很多。研究人员使用了“认知疲劳”一词来解释处在噪音中的孩子阅读能力较差的原因。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长期记忆被打断,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那么,这些研究与人群中的突然沉默又有什么关系呢?可能人群中的突然沉默只是一种保护机制。它能让个体血压降低,同时减轻认知疲惫带来的影响。这让集体里的每个成员都更加健康,从而最终让整个群体保持健康。
图片来源:pixabay
蝌蚪五线谱编译自:HowStuffWorks
译者:晴空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