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哭泣的武城牌楼》
时间:2019-11-21 21:11:5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16年5月27日,本人曾骑自行车来过这里,回去后写了篇《哭泣的武城牌楼》。【作者 张谦益】
时过几年后,和薛吉中老师,卫老师及新绛邓老师来武城村梁吉发老师家做客,再次来到了这个让人牵挂,让人心疼的碑楼前。较之前几年,碑楼显的更加的破烂不堪。好的是这次去的薛老师和邓老师,卫老师他们对书法精通,把哪里的十一副对联都录了下来。
武城村是稷山汾南的一个中型村庄,人口大约在2000人,位置在杨赵村的正南,过了浮桥大约2里的路程。村内民居建造在地势不平的土丘上,有比较好的气势。村内民居还有几座,均不是很精美。唯村东的段氏节孝牌坊和碑楼,显示出了极好的雕工。
以上说的且是几年前的事情了。清明当天,从新绛赵村折入这个村子,老远处即看 到了段氏的碑楼。走到近前,发现碑楼已经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牌坊和碑楼额枋下的石雕雀替全部被偷盗,牌坊上的龙形耍头也被敲击盗走,留下了一地的石雕残件。这些,就发生在近几年间,可恶的文物盗贼!
其实,前几年文物部门将之列入文保单位后,曾提出将牌坊和碑楼整体迁移到县城保管,遭到了村内民众的集体阻挠,最终放弃了这一行动。但是村人徒留之而不护之,最终使其难逃损毁的厄运。其作为田野文物,本身在村外,远离人们的视线,以至于盗贼能够明目张胆,猖狂至极。
这座牌坊,不仅雕工精美,且是目前运城地区唯一的带有汉、满两种文字的牌坊,具有极大的文物保护价值,但愿能够迁移走,保护起来,不再使其继续破坏下去。
武城牌楼位于武城村东北角的汾河岸畔。它是武城村的象征,武城村的代名词。
碑楼上边有各种对联11副,有阳刻的,也有阴刻的,字体有楷书,大篆,小篆,隶书等。现将对联收录于后:
奕叶荷龙文岳峙渊渟徵瑞色
云礽瞻凤彩日华霞绮萃恩光。
人瑞迓天庥为善早知身范立
国恩馀庆砺行行久听口碑真。
月旦著芳声持己堪追伯高范
云天推雅利人还效仲伯连风。
忠厚永家传百代箕裘绍绪
宠荣光世泽万年綧绶扬华。
孝友久敦二点真心笃庆
恩荣叠受千秋德行扬休
硕德远猷名与姑山并寿
光前裕后泽根汾水同源。
武城村赵氏节孝牌坊对联:
凤诰龙章异宠常昭彤管笔
松筠柏节芳型允协紫泥封。
峻骨寒风坚心介石
蟠龙承绶彩凤銜章。
四德本天成砥柱閫流完素节
五花钦帝锡旌扬闺范树芳徽。
绶彩飞云纶光炳日
机声永夜髽影凌秋。
糺缦天章呈五色
辉煌坊表耀通衢。
传说,早年间稷山武城村一户姓段的人家,一天晚上生了一个男婴是先天性裂唇,因刚生下,还没来得及取名,俗话叫豁豁。
第二天,汾城寺庄的一个人背着一个布口袋,内装一块瓮片和一锭银子,来到了武城村寻找豁豁家。他说,昨天晚上睡觉时,恍惚间听到他家的几瓮银子说,它们要到稷山武城村的豁豁家去。他听后急忙就扳住一个大瓮,但那个大瓮却只被扳下了一块瓮片,且掉下来一锭银子,那几大瓮银子就不见了。
经过打听,他知道段家昨晚生了一个婴儿是豁豁,于是就到那户姓段的人家去看。他刚一到人家门口,院子里就窜出来一条狗,把他背上的布口袋抓下来叼在嘴里跑进了家里。他也随狗进去,并说明来意,但人家根本不知道此事。他们就共同寻找,在院子里某个隐蔽的地方才找到了那几大瓮银子,其中一个瓮上有个豁口。他和那户人家把他带来的那块瓮片往那里一对,刚好合适,把那锭银子放在里面,瓮刚满。段家人说:“要是你的,你就拿走吧!”那人说:“这些银子与我无缘了。我就是拿回去,它们也会跑的。这该是你家的。”他说完转身就走了。豁豁家就这样发了一批横财,随后建造了这座当时远近闻名的牌楼。
这只是一种民间传说,还另有一种比较可靠的说法。
清朝中叶,段家在北京花尔市开了一个杂货部,生意十分兴隆。后来买卖由盛转衰。家里人听说此事后,就一同商议要到京城看个究竟。于是,就由一名雇工赶着马车,坐着家中的长辈老太太,行走60天到达京城。他们到了后才弄明白买卖萧条的原因。那是由于有一名王爷不务正业而抽大烟,经常来此借钱不还,以至使店内资金空虚周转不开所致!
这时,有人出主意告诉老太太,您敢不敢告御状?她说,我一个老太婆子还怕什么?敢!于是,她就请人写好御状,并打听清楚皇帝到天坛祭祀的日期及经过的路线。在皇帝到天坛祭礼的头一天晚上,她就怀揣御状,躲藏在皇帝去天坛的必经之路西交民巷的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第二天,当皇帝一过来时她就一下子扑过去,头顶状书,跪到地上。护驾人员一起大喊:“哪里来的刁民,胆敢拦驾!”叫嚷着,要将其乱棍打死。老太太就急忙大喊:“我是山西人氏,是来告御状的。”恰巧,护驾首领新科武状元是山西晋北人。俗话说,人不亲的土亲哩。他一听是山西人氏,就起了恻隐之心,告诉皇帝说:“今天是祭祀的好日子,不应有血腥味,不如先把她收监,然后再审问治罪。”皇帝应允。她才免遭残死的下场。
随后,皇帝一看御状是告王爷的,且事实确凿,再经武状元的说合,于是就将老太太无罪释放,还为她家下了一道红圣旨,让其家种地不纳粮,免征一切税用。但当时她家在北京的店铺生意仍不太好,还时常有人骚扰捣乱。老太太又通过武状元的关系把情况告之皇帝。皇帝又为她家下了一道蓝圣旨,并赠送两根红绿棍,每天放在店铺门外,等于皇家保护。从此,再也没人来捣乱了,生意逐渐好转。他们特别是加强了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来往,每天运走的是各种杂货,运进来的是大批的各种毛皮。人称鞑子帐——算不清,大发其财。后来,老太太以年事过高,要回家安度晚年,又担心路上不安全,又得力于武状元的帮忙,皇帝又给她家下了一道黄圣旨,并赠送黄马褂一件。他们回家时一路顺风,畅行无阻。皇帝的红、蓝、黄三道圣旨,使段家大发其财,富居一方,多行义举善事,耗时7年6个月,建起了这座牌楼。
相传,在建造牌楼时,有两支石料建筑队,都说自己的石头雕刻技艺高超。建造牌楼的总负责人就交给两队各一块石头,让他们刻件物品,展示一下自己的技艺。结果,一队用这块石头刻了一架算盘,另一队用这块石头刻了一条石链。件件物品精美绝伦,两队的技艺难分高下。所以,牌楼就由这两支石料建筑队共同建造。两队共几十人,不分寒暑,精雕细刻,历经数年而建成。牌楼以材质精良,雕工精细,结构精巧而著称。真是美伦美奂,令人不得不驻足仰望。
其实牌楼是一座德行碑。
据牌楼的三篇碑文及附件上记载,段家老太太享年82岁,孀居56年。她一生矜持操家,时常教育子孙不说诳言,刻意戒酒,耕读世继。儿子廷举诰赠为奉直大夫,长孙秀锐诰封为奉直大夫,次孙秀章浩赠武德佐骑尉,奉直大夫。他们一辈辈、一个个都能行侠仗义,抚危救困,孝道为先。她儿子廷举从小失去父亲,因家业萧条,废学北上经商,买卖公平,与人和善,“积德克昌,行表京华”。
长孙秀锐身居京城,乐施好善。次孙秀章当时居住辽东,听说母亲病了,就昼夜兼程,经过20天,行程6000里回家探望后,母病好转,人传孝思所感。曾孙——振纲、振纪、振经兄弟几人,更是富不忘乡民。他们扩道路,建溪桥(南、北石桥),方便路人,以解洪水犯滥行走困难之愁;并在交通要道设米粥、茶水,以解旅客口渴之苦。他们还建义塾,让村里的儿童免费上学读书,给困难户让田地,分钱粮……他们的善行善事,举不胜举,把先人的德行进一步发扬光大,声誉远播,名震京城。段家祖孙几代人,延续行善积德,世间少有。皇帝有感于段家老太太教育有方,培养出这等的优秀子孙,于是授意在此建造了这座石头牌楼——段公德行碑。石刻圣旨至今镶嵌在牌楼上部的正中间,以昭示后人。
武城牌楼矗立在武城村的土地上,他们的义举善行不仅刻在了石碑上,也刻在了武城人的心窝里,代代相传,永不磨灭。(武城牌楼的传说是根据梁吉发老师的文章改变的)。【图文 张谦益】
浑浑噩噩几十年
一事无成空度闲
唯有文字是挚爱
纸短笔秃难留篇
精神不倒往前行
文苑平台结字缘
半世历的多少事
只语片言作笑传
——作者自嘲
张谦益供职于事业单位,微信名汾水居士,感悟,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