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时间是怎么定的

时间:2023-02-18 13:23:5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入伏时间是怎么定的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入伏是按什么算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就开始入伏。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来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主要有甲、乙、丙、丁、戊等,而地支的数字为子、丑、寅、卯等。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交叉配合六十次,故称一甲子。“三庚”就是遇上三个“庚”字,到第三个庚日就入伏,也就是初伏。

入伏意思是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简单来说,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三伏天要怎么过

1、出行:避免在中午阳光最强或温度最高的时候外出,必要外出的时候做好防晒,记得打伞!记得打伞!记得打伞!

2、补水:高温天气里,人体容易出汗,不论活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及时补水,增加液体补充摄入,不能等待口渴时才喝水。

3、避免贪凉:当我们感觉到很热的时候,想喝一口冰水或者对着吹空调冷风,为了解热,其实不然,此时大脑会误以为人体内部热量已散去,于是身体会减少、停止排热,导致身体散热困难,更容易中暑。

4、饮食:七月的风懒懒的,连云都变的热热的,空调可乐西瓜,夜宵啤酒有鱼有虾,这是夏季最舒服的生活了吧!伏天天气热,应尽量少吃厚腻荤腥的食物,更要少吃辛辣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影响胃肠的消化能力。

上一篇: 数伏天是怎么计算的

下一篇: 入伏是哪一天开始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