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国近20年数据对比:长期筛查 大幅减少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
时间:2021-05-27 12:05:1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0年数据,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高发癌症,在中国更是新发病例第二多的癌种。然而,结直肠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预防的,一项欧洲多国研究显示,近20%的结直肠癌病例可归因于各种不健康生活方式;另外,大多数结直肠癌的发展需要10-15年,这为早期检测、成功清除癌前病变和治疗早期癌症提供了机会。
目前已有多种筛查工具有潜力改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筛查策略和实施力度的差异,随着时间积累也会反映在疾病负担的不同发展趋势上。5月26日,《柳叶刀-肿瘤学》最新发表一篇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学者牵头的大规模跨国研究,通过统计欧洲21国自2000年来的疾病数据,呈现了筛查对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的深远影响。
目前,有效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包括粪便潜血检查(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优于传统的愈创木脂粪便潜血试验[gFOBT])、乙状结肠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等。欧洲多国都有针对一般风险人群(主要是50-74岁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措施,但筛查计划的开展时间、筛查组织类型(机会性和群体性筛查)、一级筛查方法以及筛查率有着很大的不同。
研究团队收集到了16个国家的全国癌症登记数据以及对应的WHO死亡率数据,此外还收集了5个国家的区域性数据,共覆盖21个国家自2000年以来(大多国家数据截至2016年)诊断出的近310万例结直肠癌患者数据。
1. 整体发病率变化
在长期普遍开展结肠镜检查和粪便检查、并且适宜人群中超过一半接受筛查的国家(如奥地利、捷克和德国),结直肠癌的年龄标化发病率随时间推移明显下降,年均下降率在男性中从-1.6%到-2.5%不等,在女性中从-1.3%到-2.4%不等。相比之下,英国和芬兰也长期普遍开展筛查,但采用的是传统gFOBT,研究期间年龄标化发病率仍然保持平稳或有所上升(下图1A)。
在近年来才普遍开展筛查计划的国家中,在筛查计划启动前,年龄标化结直肠癌发病率一直保持稳定或呈上升趋势;而筛查计划启动后,结直肠癌年龄标化发病率上升趋势有所缓解。其中,在采用FIT群体性筛查且快速实现筛查高覆盖率(> 50%)的几个国家(比利时、丹麦、荷兰和斯洛文尼亚),年龄标化发病率起初有所增加,但随后就持续下降(下图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