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讯网
医疗首页
地图
推送
菜单
医疗首页
妇科详情
医药资讯
中医减肥
医药招商
医慰动态
男性保健
女性健康
医药推广
医疗防范
健康时尚
最新资讯
招标信息
病理排查
时尚发布
养身资讯
医院风采
新款赏析
前沿资讯
心理娱乐
健康资讯
学术报告
医疗学术
文学交流
当前位置 :
医疗首页
>
学术报告
国内外研究充分证实:奥密克戎致病力呈几何数下降!暂无证据表明会有后遗症出现!
时间:2022-12-02 12:01:2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奥密克戎噬肺性几乎丧失
致病力呈几何数下降
三年了,新冠病毒不断出现变异株,从原始毒株突变到阿尔法毒株,再到德尔塔毒株,再到已经困扰了我们近一年的奥密克戎毒株。我们都想知道,相较原始毒株,现今国内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致病力到底还有多少?感染后究竟有没有后遗症呢?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同认真研究几篇最新发表的学术论文。
2022年年初,香港大学
朱轩
、
陈福和
、
袁国勇
等研究团队联合海南医学院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在
Nature
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
Attenuated replication and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 B.1.1.529 Omicr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着重研究了2021年11月出现的
奥密克戎B.1.1.529变异株
。
研究人员在一系列细胞和小鼠模型中研究了奥密克戎的复制力和致病性。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在人体肺上皮细胞Calu3和肠上皮细胞Caco2中的复制能力明显减弱。在人类肺上皮细胞中,奥密克戎毒株的复制效率比原始毒株低三倍多。而阿尔法、贝塔和德尔塔则相反,这些变异株的复制效率都与原始毒株相似或高于原始毒株。
这项研究还在人源ACE2转基因小鼠建立的感染性动物模型中进一步证实,与原始毒株和其他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小鼠体内的繁殖能力和致病性都减弱,所导致的死亡率也最低。
同样的,2022年11月18日,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病毒学实验室研究部门负责人
尼尔杰·范·多雷玛
伦等人在
Science Advances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SARS-CoV-2 Omicron BA.1 and BA.2 are attenuated in rhesus macaques as compared to Delta
的学术论文,该研究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研究人员在恒河猴中建立了一种感染性动物模型。研究显示,感染奥密克戎BA.1或BA.2变异株的恒河猴,症状远低于感染德尔塔毒株的恒河猴。
通过对恒河猴鼻拭子测试、支气管细胞采样和肺组织细胞采样显示,感染奥密克戎BA.1或BA.2变异株的恒河猴体内病毒载量显著降低,这些恒河猴的下呼吸道没有明显被病毒侵袭的痕迹。
关于新冠病毒变异株致病力和毒力的问题一直也是国内科研团队持续关注的重点问题。近日,一项由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开展的实验,也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已经下降的结论进行了充分地验证。
武大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蓝柯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病毒体外感染实验中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人肺细胞(calu-3)的能力显著低于原始毒株,在细胞内的复制效率比原始株要低10倍以上。
同样在小鼠感染模型中也发现,原来只需要25-50个感染剂量单位的原始毒株就可以导致小鼠死亡,而奥密克戎毒株则需要2000以上感染剂量单位才能使小鼠死亡。并且小鼠在感染奥密克戎后的肺部病毒含量比感染原始毒株低至少100倍。
蓝柯
表示,以上这些实验结果均可有效表明,相较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毒力已经大幅降低。
这提示我们对于奥密克戎不必过于恐慌,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在疫苗的保护之下,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性已经大不如前。
奥密克戎会导致后遗症吗?
《柳叶刀》首次发表“头对头”研究
没有证据表明会有后遗症出现
新冠后遗症一直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此前已经有多项研究证明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所谓的“长期新冠”(Long Covid)症状,但奥密克戎与“长期新冠”的关联尚无数据证实。
今年6月份,
《柳叶刀》
发表了首个关于奥密克戎后遗症的研究,这也是全球发表的首个同类别经同行评审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前的新冠病毒毒株相比,奥密克戎导致“长期新冠”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该研究纳入了
2021年12月20日
至
2
022年3月9日
之间的56003名英国成人新冠感染者,此时间段为奥密克戎流行期;同时选择
2021年6月1日
至
2021年11月27日
德尔塔流行期间确诊的41361例英国成人新冠病例。
在这两个时期的患者中,女性比例均高于男性(omicron时期女性比例55%,delta时期女性比例59%),两个时期的中位年龄(53岁)和基础疾病(19%)比例相似。需注意的是,纳入分析的患者均接种过新冠疫苗,研究人员将按照接种疫苗的时间长短进行分层。
结果显示,在56003名奥密克戎病例中,有2501人
(4.5%)
经历了“长新冠”;在41361名德尔塔病例中,有4469人
(10.8%)
经历了“长新冠”。
尽管该研究并未设置与未接种疫苗者的对比,但不同接种疫苗时间的奥密克戎感染者的“长新冠”风险均低于德尔塔感染者。疫苗接种<3个月、3-6个月、>6个月的奥密克戎感染者,
相较于德尔塔感染者的“长新冠”风险分别降低50%、76%、74%。
这表明接种疫苗可以极大地降低长新冠风险。
另据人民日报消息,11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
崇雨田
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大家关心的奥密克戎是否会导致后遗症的相关问题作出了解答。
崇雨田
表示,当前,新冠感染者在康复出舱后已基本不具备传染性;即使是复阳,也不太可能传播病毒,对于社区来说是安全的。
对于全世界都关心的后遗症问题,后遗症在医学上是有定义的,即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
而对于新冠感染者来说,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有的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 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但崇雨田认为,尚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目前医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那么新冠康复后还会不会二次感染呢?
对此,
崇雨田
表示,首先要明确,康复者对病毒有抵抗力,在短时间内对同一种病毒株而言,不会二次感染。
但新冠目前感染后免疫时间有限,不是终生免疫,随着时间延长、有新毒株出现,仍有可能感染,但感染机会小。大概在三个月以内不会再次感染,但超过这个时间,或有新的变异毒株出现,还是有可能会再次感染。
至于再次感染后,症状会不会变重,
崇雨田
坦言,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在一个地区连续两次大规模感染的情况,可观察的数据很少。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上一篇:
新冠后遗症的前世今生:为什么没有真正的后...
下一篇:
血常规散点图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相关文章
明晚19:00 直播 2025年度院际医学教育与学术交流系列会—药剂科,临床、医保、药学和DRGs&人血白蛋白在肝硬化腹水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明晚19:00 直播 2025年度院际医学教育与学术交流系列会—人血白蛋白在成人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人血白蛋白在心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再思考
明晚19:00 直播2025年度院际医学教育与学术交流系列会—人血白蛋白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人血白蛋白在肝胆外科的临床应用
“啪啪啪”的“快感密码”被发现?Cell子刊:性行为总按部就班,关键在于脑中一种双频节律在控制节奏!“流畅”的神经机制被揭秘
从肿瘤到心血管,拜耳处方药2025年推出多款重磅新药
JNS:肺癌患者术前健康教育中的情绪管理,AI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蔡建强教授:肝癌治疗的新战场,靶免联合、人工智能与多学科协作的前沿探索
薄型子宫内膜常用治疗方法总结,都是实用知识点!
探讨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子代发育的影响!
在体外受精技术中经验性应用生长激素是无效的吗?
最新资讯
明晚19:00 直播 2025年度院际医学教育与学术交流系列会—药剂科,临床、医保、药学和DRGs&人血白蛋白在肝硬化腹水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明晚19:00 直播 2025年度院际医学教育与学术交流系列会—人血白蛋白在成人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人血白蛋白在心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再思考
明晚19:00 直播2025年度院际医学教育与学术交流系列会—人血白蛋白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人血白蛋白在肝胆外科的临床应用
“啪啪啪”的“快感密码”被发现?Cell子刊:性行为总按部就班,关键在于脑中一种双频节律在控制节奏!“流畅”的神经机制被揭秘
从肿瘤到心血管,拜耳处方药2025年推出多款重磅新药
JNS:肺癌患者术前健康教育中的情绪管理,AI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蔡建强教授:肝癌治疗的新战场,靶免联合、人工智能与多学科协作的前沿探索
薄型子宫内膜常用治疗方法总结,都是实用知识点!
热门文章
国家药监局与沙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国家药监局与沙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国家药监局与丹麦药品管理局签署合作意向书le
国家药监局与丹麦药品管理局签署合作意向书le
Int J Ment Health Addiction :基于新分类的运动成瘾风险患病率:15 个国家的横断面研究
在基因组中“跳来跳去”的转座子,有望成为免疫疗法抗击肿瘤的新靶点!
针刺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 6 种机制
中山大学曾小伟、陈洪中/南洋理工赵彦利《自然·通讯》:多功能微针绷带,有效治疗糖尿病创面!
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在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HER2表达评估中的价值
重大突破!全球首个治疗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口服靶向药物「莫博赛替尼」在华获批!
纤维化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
JAMA:搞钱!工资低与死亡风险升高相关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