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教授:眩晕难题不再无解!传统与创新特色疗法显身手
时间:2024-11-17 11:02:0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眩晕症这一老年常见疾病正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眩晕症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极度不适,更因其病程漫长且易于复发的特点,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鉴于此,我们特别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伊滨院区李鹏教授,就眩晕症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讲解,以期为患者和医疗从业者提供更为全面的认识和指导。
眩晕症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当前社会的发病趋势
李鹏教授:眩晕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或症候群,在中医上虽有其特定的含义,但现代医学更多将其视为一种临床表现。在门诊中,眩晕症状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约占总就诊人数的10%。
病因方面,眩晕可大致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两大类。
非系统性眩晕多由全身性疾病引发,如心血管疾病中的高血压、低血压以及贫血等,这类病因相对占比较少。
系统性眩晕则主要由前庭系统病变引起,又可细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较为常见,其中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最为突出,其他如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等也较为常见。
前庭中枢性眩晕则多由后循环缺血、听神经瘤、多发硬化、前庭性偏头痛及炎症性疾病等引发。
临床表现上,眩晕症状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多以眩晕、头晕或平衡不稳为主要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走路不稳、自觉平衡障碍,以及恶心、呕吐、出汗、耳鸣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麻木、无力等。
发病趋势方面,眩晕症的发病率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
中老年人中眩晕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年龄增长、女性围绝经期、耳石症及脑血管病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眩晕症的发病率可能逐年递增。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压力的增加,精神相关性头晕(现多归为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也逐渐增多。
因此,眩晕症并非单一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及临床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什么情况下,眩晕症患者更容易出现跌倒的风险,这一风险对患者来讲又会带来哪些具体的影响,对此医生该如何去处理?
李鹏教授:眩晕症患者根据眩晕的不同类型,如急性前庭综合征(急性眩晕发作)、慢性前庭综合征(慢性头晕)以及发作性前庭综合征(发作性头晕),在眩晕发作期间跌倒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急性和发作性前庭综合征患者,眩晕症状突发且剧烈,容易导致患者失去平衡而摔倒。
对于跌倒风险较高的患者,如老年人或前庭功能障碍者,我们需要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眩晕发作时,患者应就地坐下或躺下,避免移动以减少跌倒风险。对于慢性前庭综合征患者,他们可能因前庭功能障碍而持续存在头晕和不稳感,这类患者的跌倒风险同样很高。因此,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跌倒风险的评估,特别是老年患者,他们的跌倒风险可能更高,需要家属的陪护和关注。
跌倒对患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继发性损害上,如颅脑损伤、骨折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或导致严重残疾。
特别是老年人,他们的身体机能下降,在跌倒后可能出现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病,或者因骨折而需要长期卧床,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在处理眩晕症患者跌倒风险时,医生应首先进行跌倒风险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
这包括但不限于提醒患者注意眩晕发作时的自我保护,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器等增加平衡感,家属和陪护人员的密切关注以及必要的医疗干预等。
总之,对于眩晕症患者,预防跌倒至关重要。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全面的预防策略,以减少跌倒风险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
目前眩晕症的传统治疗方法有哪些?我院在眩晕症治疗上有哪些特色疗法?
李鹏教授:眩晕症作为一组症状,在中医中已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眩晕病,其治疗方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中,均有对眩晕病的详细记载和治疗方法。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法复位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中药汤药是中医治疗眩晕的常用方法,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来达到治疗目的。此外,我们还采用针灸、推拿、穴位注射、药贴等多种中医特色疗法,这些疗法能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疏通经络等方式,达到缓解眩晕症状的目的。
我院在眩晕症治疗方面,除了继承传统疗法外,形成了独特的特色疗法。
我们研制了3个有效方剂和3种穴位贴,疗效明确。我院在针灸治疗方面也颇具特色。我们采用运动平衡针疗法以及特色灸法,如温针灸和头耳灸等。这些灸法不仅针对眩晕症状本身,还通过改善内耳微循环、促进气血流通等方式,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特别注重前庭功能训练和心身治疗。
对于前庭功能受损的患者,我们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前庭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情绪问题对眩晕症的影响,因此特别重视心身治疗。
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眩晕症患者,我们会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病因治疗,综合运用药物、针灸、推拿、心理干预等多种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比如中药治疗中加入疏肝解郁等药物,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同时,我们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足底灸等非药物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总之,我院在眩晕症的治疗上,既继承了传统疗法的精髓,又结合现代医学理念和技术,形成了一系列特色疗法。我们注重个体差异和综合治疗,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
眩晕合并的心身疾病或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问题,有哪些典型的诊治病例或经验可以分享?
李鹏教授: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遇到过不少眩晕合并心身疾病或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的患者,其中有一个32岁女性的病例让我印象深刻。
她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一直伴有眩晕症状而困扰,并伴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在西医治疗下,虽然药物能够暂时缓解症状,但效果并不持久。后来,她选择中医治疗,我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中药方案,通过中药调理1~2个月,眩晕症状显著减轻,甚至消失,同时她的体质也逐渐增强,抵抗力提升,不易感冒。这个病例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思想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
首先,明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准确诊断,才能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次,个体化治疗是关键,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最后,中药治疗在此类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还能够全身调理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状态。
我认为,治疗眩晕合并心身疾病或焦虑抑郁情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些病例和经验为我在治疗此类疾病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思想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