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也只是普通玩家,现在的IGN评测的可信度还高吗
时间:2019-11-15 17:35:4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一个笑话:《死亡搁浅》玩法太少那是游戏性缺失,我IGN只能给6.8分;
《宝可梦 剑/盾》就成了“删 繁 就 简”,9.3分简直鹅妹子嘤!」
IGN负责审核评测的老哥最近是被下了降头?这已经不能被称为任豚和索黑了,完全就是前一周打出的巴掌,一个礼拜后跨越虚空,狠狠打在了自己脸上。
单个看或许不那么出戏,但两个评分放一起就有点玩味了
我这个这两款游戏都玩过,《死亡搁浅》刚通关就无缝衔接上《宝可梦剑/盾》的玩家,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啊!IGN对于这两款游戏的评价确实有些不客观,短短一周内前后吃书式评价两款游戏,完全暴露了现有许多游戏媒体一人评测而不是众审的不专业性。
作为一篇游戏媒体评测,媒体人可以在里面加入许多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吸引更多同好,但自己夹杂的主观意识和阐述游戏本身的客观存在,这两者之间该如何衡量,直接关乎一篇评测是否能让人信服。
这就让我对于“到底是IGN里的哪个编辑,评测了这两款游戏”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而IGN在文章展示中,也是非常大方的将“作者”和“他的履历”展现了出来,因此我们不但能很方便地落实到作者,甚至还能通过了解他之前评测过什么游戏,给多少分,并简单为他们做一个“心理画像”。
那么今天就来深挖一下,为什么IGN给《死亡搁浅》和《宝可梦剑/盾》的打分能产生那么大的分歧吧。
注意,本文截取的所有资料都来自于IGN上公开展示的内容,而不会去挖掘这些编辑在社交媒体上的个人隐私。
小岛这波跌落神坛他冤吗?
就像是这位给《死亡搁浅》打了6.8分的编辑朋友—Tristan Ogilvie。
从他的简单履历上就能看出,他从2009年开始就为IGN进行撰稿工作,现在还在IGN澳大利亚分部工作,自我描述也是“来自澳洲的弟兄(Dude)”。
查询Tristan过往的文章记录,他先后发布了93篇文章,而其中有22篇游戏相关的评测。
比较有意思的来了,这22篇评测的打分中,居然没有任何一款游戏得到了9分以上,评分最高的是只登录XBOXONE平台,国内玩家可能都不熟悉的《迪士尼:无限 3.0》,他给了8.9分。
最低的是《澳洲国际网球》,他只给了4.5分。
这些你不熟悉?那来看看他给《如龙》系列的评分,最高的《如龙0》8.5分,最低的是《如龙6》7.5分;《地铁:离去》也是他评测的,给了8.5分。
在对于《如龙0》的评价中,他指出:“这是一个黑道故事,但这个故事讲述得非常透彻,虽然它以冗长的过场动画控制着玩家的游戏时间,但角色的出色表演和系列一贯有力的剧本笔触,都在屏幕中很好的展现给了我们。”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他的给分逻辑,对于那些游戏中剧情有亮点的作品,他都不吝啬给到了8分以上。
那为什么《死亡搁浅》他只给了6.8,我想应该是因为《死亡搁浅》虽然讲了一个好的故事,但小岛秀夫事无巨细表现故事的手法,比如明明可以稍微留白的大结局,《死亡搁浅》硬是放了近2小时的片,反而让人有点不能忍,而且因为经费问题,《死亡搁浅》里联系每一段剧情的玩法,只是送快递,Tristan给到这个分数也让人可以理解。
其实我对于Tristan这种比较克制的给分逻辑还蛮有认同感的,因为对于玩家来说,能给9分以上的游戏应该已经跨入“普遍认同的神作”级别,而作为一个评测者,并不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创造神作”。
Tristan打分还挺有5-10年前老游戏媒体评测的感觉,克制、理智、且专业。
任天堂不会塞钱了吧
再看看给《宝可梦剑/盾》打到9.3分的编辑Casey DeFreitas。
她的撰稿资历相对较浅,是从2011年才开始为IGN撰稿,评测资历更浅,从2017年到现在,她只出了7篇评测。在自我简介中,她就写出了自己是个从2004年开始玩《怪物猎人》和《宝可梦》的玩家,在这两个游戏系列上,她是一个老玩家。
而在她的评测中,也分别为《怪物猎人:物语》、《宝可梦日/月》、《宝可梦大冒险》《宝可梦剑/盾》打了分,最高的自然是她吹成系列第一的《宝可梦剑/盾》,“化繁就简”也是她对于《宝可梦剑/盾》最大的总结。
但别以为她是一个宝可梦爱好者,就会无脑吹宝可梦了,因为她评测最低分的作品,也是《宝可梦大冒险》,只有6分。
她是这么评价《宝可梦大冒险》的:
如果想要玩好《宝可梦大冒险》,光靠自己摸索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连如何组合食谱获得更强的宝可梦,这在游戏里也并没有得到很直观的体现,努力肝or抄作业,这是每一个《宝可梦大冒险》玩家都必须经历的。
薄弱的战斗和过于随机的游戏机制,导致它并不那么优秀。
Casey看似并不会一味的给自己喜欢的游戏系列打高分,比较客观,但她的评测给人一种“爱憎分明”的感觉,因为《宝可梦大冒险》没有内味儿,所以只有6分,而《宝可梦剑/盾》在保留系列核心玩法的同时,又大幅提升了画面表现,因此是“系列最好的宝可梦”。
至于图鉴缩水,招式减少,画面表现也只能在系列中纵向对比,这些客观存在,且可以称得上比较致命的缺点却在她的“真爱眼镜”前被选择性忽视了,《宝可梦剑/盾》也被打出了9.3分这种“公认神作”的分数。
Casey这种“爱憎分明”本身就在评测中代入过多的主观意识,倒让我觉得并不契合评测者要平衡评测里主观意识和客观存在的要求,专业性并不那么高。
游戏编辑,也不过是个普通玩家而已
我们知道,就算是业界顶尖的游戏媒体IGN,他的评测制度也是一人评测,审核通过就可以发布的模式。而且因为IGN编辑数量比较多,每个编辑都有自己的给分偏好,因此评测分数非常不具有横向(和其他游戏)或纵向(和系列游戏)对比的意义。
就比如大家常提到的《绝地求生》9.5分事件。
怎么样,够鹅妹子嘤吧
而且近几年,游戏媒体给分都越来越高了,你能想象5年前IGN只给了《合金装备:幻痛》满分,而去年满分游戏已经有《蔚蓝》《战神4》《荒野大镖客2》3款了,曾经9分以上就能吹好几年的“神作”,现在也并不稀罕了。
或许是游戏产业进步,好的游戏越来越多了;可能是玩家群体受众增加,对于好游戏的定义越来越宽泛了;当然也可能是网络拉近了评测者和读者的距离,评测者更愿意也更容易将自己的观点分享给玩家。
但事实上现在的评测,确实越来越只能“图一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