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谈艺】刘文生:平和随性·意境之美
时间:2019-11-18 18:08: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 画家刘文生
“艺术作品是作者内心的反映,作品展现的只是‘冰山一角’。”刘文生喜欢用淡墨描摹一种抽象、无形的状态,无意间却营造了深邃空灵、悠远而淡然的空间,给人以宁静之感。一如其人,儒雅、平和、随性。
创作的延续
......
穆仲芹是刘文生的启蒙老师,他擅画花鸟,在创作中总爱将花、鸟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焕发出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因此,刘文生便踏上了几十年的花鸟画创作之路。“学习专业性的东西,一定要有连续性,这样才能做出成绩,所以就坚持画下来了。”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种,不管选择哪个方向,对于刘文生来说,追求的高度都是一致的。观察、研究、积累,越学越深……
紫藤
168x120cm
1986年,刘文生以首届国画硕士留校任教,并在画坛崭露头角。在很多人认为前途似锦之时,他却于1990年毅然决定出国深造。“首先,当时的中国比较落后,国外相对先进;其次,我的创作进入了瓶颈期,再加上信息交流闭塞,所以只能依靠读书。”那时,刘文生看过几次日本画的展览,对其制作、色彩较为欣赏,“出走”的想法最终付诸实践。14年的留学生涯给刘文生的创作带来了艺术生命的延续。他接触到了很多国内从未涉及的东西,了解了全世界的艺术价值取向,并且还尝试了抽象画的创作。“很多人认为我的作品有日本画的味道,实际上我的研究生毕业作品就已经形成了最初的个人面貌,只是不那么强烈。”
亚丹地貌
68x68cm
学习了传统水墨再去接触日本画,他发现两者既有共同点,又有很大的区别。二战之前,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文化同源(日本画坛“三座大山”之一的加山又造,包括很多日本艺术家都对此表示认同)。二战之后,中国相对“稳”了一些,“慢”了一些,而日本却在文化、经济、思想等方面加速西化,这给艺术领域带来了强大的冲击。重彩丰富了,色相加多了,在颜料、毛笔、宣纸等方面开始了深度的探究……“这是对中国画多色彩发展的一个实验,可借鉴性很大。”
鸡冠花
68x68cm
“中国画当时追求一种积极向上的面貌,从画中能感受到一种力量,反观日本画则讲究‘洗心’,力求达到心灵安逸的境界,激烈的东西相对要少。而平淡的心境,平和的享受,其实也具有艺术价值。画家在创作道路上,会产生一种惯性,最难突破的就是自我的束缚。从画的风格上找到一个点,确立一个目标,在不断地改变中,达到自我艺术的巅峰。”
2004年刘文生归国,第二年其作品入选中国中青年艺术家精品展。2009年,作品《紫藤》获天津美展银奖,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学习日本画,很多地方可以为我所用。比如一幅画中的某个点对我有所启发,就是一种收获。”
红山茶
68x68cm
写意的可能性
“艺术创作要有鲜明的个性,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刘文生作品的风格是自然形成的,鲜有“别人的影子”。“技法上我向穆仲芹和孙其峰老师学习,去日本之后,身处不同的环境,审美也有所改变,将平和、清淡的意境不自觉地带入到了画中,并非刻意为之。”刘文生不排斥其他艺术风格。“作为艺术,它们都各具特色。只要将内心的情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将某一个点做到高峰就很满足了。”
深秋
138x68cm
笔墨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艺术语言。写意画讲究笔墨,但笔墨只是一种技法,八大山人、齐白石的画存在一种形式美,这和抽象的绘画有潜在的联系。“八大山人的笔墨挥洒自如、信笔点染,但其作品带给我们的却是冷淡、孤寂,这种感染力才是写意的魅力,是我不断研究与追求的目标。”刘文生的画有一部分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加上写实的东西,虚实结合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我作画很大胆、很坚定,不受‘形’的束缚。写意画最忌讳的就是执意将它画‘像’。我给学生讲课总是强调,要考虑画面的整体关系,不要为了‘像’而画。”
翠鸟
68x13cm
作品《雅丹地貌》是刘文生去敦煌考察之余,游历大西北的雅丹地貌,被空寂的大漠景色所震撼而创作出来的。画面中没有余白,将空白点挤到石头上,犹如生命绝迹的感觉,荒漠中一只鸟的出现就成了一种神奇。“石头上的空白是一种强烈的重墨对比下的实体,整体实感的空间表现,并没有离开写意的技法,表现的是生活中的强烈感受。”
“写意的创作过程,是技法学习之后,再去感悟生活,发现灵感,投入到创作中。”
刘文生作画是从整体画面出发,兼顾全局。即使构图相同,技法也会有所变化。“写意画讲究‘笔笔生发’,根据第一笔去画第二笔,根据已画的部分再画后面的,永远是加法形式,没有修改的可能性。这虽然是在宣纸上画水墨写意的弱点,也是这一画种最大的难度,但水墨的偶然性反过来增加了其艺术趣味,使之有不可多得之感。”
荷花
68x68cm
“新”的形式
学画之初,刘文生便钟情于紫藤。每年,到了紫藤花开时节他都会认真观察其形态,将生活化的气息糅合进去,使画面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细腻的美感、雅致的色彩,让观者驻足、遐想……
“紫藤本身具备的形式感和美感,适合中国画的表现方式。积累得多了,对技法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变化和锤炼。”看过刘文生紫藤作品的人会有一种感触:基本上每张都没有格式化的痕迹。
古人把生活中的东西通过艺术规律表现出来,转换成艺术,这在当时是创新,如今却变成了传统。刘文生的作品大多追求“意韵”,但又不同于传统文人画的味道。“我的画确实能看出些‘新’的东西。所谓‘新’就是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以独特的方式和审美呈现出来,设定一个构图,慢慢形成自己的面貌。”刘文生认为,生活中很多具体的东西需要亲眼看到、捕捉到,自己想象的,大部分都是概念的。“很多细节的东西稍微写实一点,就能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这是创作出来的新形式。”这就好比很多人观其画,不看落款便知道是刘文生所作,既写实又生动。
秋韵
68x68cm
中国画本身具有抽象的艺术手段,刘文生的作品既有抽象的水墨符号又有来源于生活的写实造型。有人赞其画“大意境,极具象”。“作品如果仅为抽象符号,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如果都为具象的画面,又给人一览无余之感。”刘文生更喜欢将两者相结合,即抽象与具象之间。抽象给作品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具象又给这一广袤的空间设定了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就是他内心的一种性情。
对于艺术家来说,每个人的信念都是不同的。有人想单纯地作画,有人想利用作品攫取利润,还有人想将花鸟画作为艺术品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刘文生是最后一种。虽然时间不充裕,但他有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不可撼动的学术信念。“我特别想去外面走走,写写生,这才是我应该干的事情。”
天地间
68x68cm
社会活动量、社会地位、画家创作水准是衡量艺术家画作的标尺。然而经过历史的检验,最终流传下来的永远是那些学术性强、风格清晰、笔墨讲究的经典。“历史是最无情的,沉淀下来的作品一定是最好的东西。”刘文生对自己的艺术信心满满,现在他认为自己已经探索出一个样式,但是作品数量还不够大、范围不够广,还需要研究。“从纯粹的艺术价值上看,自己还能更上一层。我很崇拜吴冠中,他的每幅画都是从艺术角度(包括自身感受和形式语言)来追求的,简单的几笔、几条线都能称之为作品。”
中国绘画史源远流长,虽然西方对中国画的认知有限,但随着中国的强大,刘文生坦言,其后续能量是巨大的。“很多人喜欢中国的水墨画,但它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还达不到主流艺术的标准。然而作画之人越来越多,信息量又大,再加上很多年轻人又有上进心。从社会的整体状态来看,中国画必定后继有人,国际影响力也会日益扩大,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必将树起一面旗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