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董卿又上热搜:真正的高手,从不说废话
时间:2019-11-03 09:26:4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212天
01
最近,央视出了一个综艺节目《主持人大赛》。
参赛选手个个都是高手,出口成章,比赛现场堪称是“神仙打架”。
不光选手,以央视著名主持人康辉、董卿为首的评委阵容也得到网友的隔空告白:“优质选手+专业评委,这么强大的搭配就是一场听觉盛宴”、“央视出品,必属精品”……
前两天,有人把董卿对选手的点评剪成视频合辑发到微博上,就这样,董卿又一次被送上了热搜。
视频里,董卿一针见血的点评、一语中的建议和引经据典的论述,无一不让人拍案叫绝。
到底有多厉害呢?
比如说,普通人点评一个选手的表现,说来说去,可能就憋出个“好”字,但要问你好在哪,他就语塞了。
而董卿却能娓娓道来:
“你的表达有个特别好的地方,是你很有对象感。”
“你在有了自己评判态度的同时,还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角度。一个好的主持人,除了态度、温度、速读之外,还有一个角度。”
“你的整个表述,非常完整,条理清晰,是新闻主持人综合素养的完整体现。”
这就是小白和高手的区别。
所以很多网友表示,听完董卿的点评,会有一种“原来是这样”、“原来还能这样”的恍然大悟。
现场的选手和其他评委听到董卿点评,也是点头如捣蒜。
那么,为什么董卿的点评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除了高手本身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她拥有一种说“正确的话”的能力,而不只是说正确的废话。
什么是正确的废话?就比如“感冒了就多喝水”、“你要多运动”这样的说辞,毫无温度和说服力。
职场上,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领导让下属写方案,下属写好之后给领导看,领导不满意,于是退回去让下属改,可改了几稿之后还是被否定,最后下属越来越困惑,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其实,有时候并不是下属的能力出了问题,而是领导的表达不到位。
如果领导能够具体指出,哪里写得不够好,自己希望看到的是怎样的效果,应该朝哪个方向去修改,或许就能少折腾一些。
这就是说正确的话的力量。
02
新一季的《奇葩说》辩手许吉如在辩论时说,你想让一个人别熬夜,直接跟他说:“宝贝,不要熬了,一起来睡觉吧,明天早点起来,我陪你一起玩”;
要不就狠一点,直接甩一个链接“20岁少年彻夜DOTA猝死”,告诉他:“你自己看着办!”
哪一个方法都比那句“熬夜伤身,早点睡觉”更有力量。
这是因为,比起正确的废话,正确的话更能让人产生认同感。
《用数据说话》一书的作者深泽真太郎说:“人们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的动机,都是认同感。”
当人们不愿被说服的时候,一旦他们在获得认同感之后,自然就会采取行动。
那么,如何让别人获得认同感呢?
就是要提高表达的数字力。
举个例子,某公司的管理者带着满腔热情向下属宣布:“我们的目标是4年后销售额翻倍!”
听到这个目标,大多员工都会面露难色,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个时候,类似“永不言弃”之类的激励就显得很苍白。
要想让员工对这个计划产生认同感,就要将语言和数字结合在一起。
比如,你可以告诉员工,团队今年的业绩是这样算出来的:
可销售的产品数量×成交率×单价=销售额
如果团队今年的目标销售额是1千万元,可销售的产品数量为2000件;达到10%的成交率;单价为5万元,那么根据公式得出下面的结果:
2000×10%×50000=10000000
如果要在4年后翻倍,或许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的:
2400×15%×55000≈20000000
这个式子代表着,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可以把可销售额的产品数量增加20%,成交率提高5%,单价提高10%。
要达到翻倍的目标,类似的组合可以有无数种,员工可以根据自己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理的一种。
把目标数字化之后,员工就会开始思考,要采用这个计划,如何在第一年让可销售的产品数增加20%,第二年、第三年又该如何做?
这个时候,就说明员工对目标产生了认同感。
如果管理者在传达工作标准时都能使用“数字语言”,就可以有效地营造一种执行计划的画面感,让员工开始想象和思考。
简而言之,“数字语言”可以将信息量化,防止表意模糊。
03
将信息量化的能力,不但能够提高你的说服力,更是促进自我成长的有力武器。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的词条《6:量化反馈》中提到,虽然人生有很多事情不能完全量化,不能像学校教育中的考试,给出一个分数。
但能否使用“量化反馈”,争取至少部分量化,让反馈更精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成长速度。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一个人是否有所成长的判断,无非就是回答这几个问题:
你今年比去年进步了多少?
你本月比上月进步了多少?
你本周比上周进步了多少?
你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多少?
普通人会说,我本月比上月进步了一点,今年比去年进步较多。
这样笼统的回答,很难掌握自己的成长速度和整体状况,也很难再采取下一个阶段的行动。
而有量化思维的人,就会说,我今天比起昨天,1000米跑步用时缩短了5秒;早起提早了5分钟,能够在闹钟响之前起床;共读了50页书,多读了10页等。
只有学会量化自己的行为,你才更有条件获得复利,持续进步。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是由此拉开的。
记得曾经在自媒体作者维小维的文章中看到一个牛逼的出租车司机的例子。
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月赚3000,但这个牛逼的司机可以月赚3万,怎么回事呢?
因为普通司机接单的时候,大多是漫无目的地在街上瞎逛,遇到一个客人是一个,从未思考,要以何种路线,何种时间分配法来接单,才能把收益最大化。
而这位牛人司机则不同,他认为,开出租,无非就是出租时间。
“我一天就开12个小时,如果其中空载3个小时,堵车3个小时,我一天有效的赚钱时间就只有6个小时。只剩下一半了,其他一半是白干!”
把出租的时间数字化之后,他就改变了策略:别的司机,到了早高峰、晚高峰都在拼命地抢单,跑市区,跑写字楼。
他则反其道而行,想方设法逃出市区这个魔咒,往机场跑。
因为这条线路足够长,还不堵车。
于是,他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跑10趟机场,接10单生意。
因为按照这个目标,他一天就能赚到其他司机辛苦几天的钱,还不用那么累。
按照牛人司机自己的话:“其他司机一天能跑个三五百,我拼一点的话,能跑2000。”
这也是为什么赚得多的人,反而显得不太努力,因为他们有头脑,能够把工作信息量化,然后摸索出一条路,争取利益最大化。
04
无论干哪一行,都要动脑子,不总结、不思考、不优化,就只能待在末位。
一旦你定下目标,就必须想方设法将目标信息量化,最后倒推出当下需要采取的行动。
仅凭一腔热血喊口号,就是在说一堆正确的废话,不仅对实现目标毫无帮助,还会带来一种认知上的错觉:觉得自己很厉害,而越是如此,就越是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反省的警惕。
就像《奇葩说》选手许吉如说的:“说正确废话的人,就像穿着国王新衣的人,明明什么都没穿,还觉得自己拥有全世界最漂亮的衣服。明明什么都没有说,什么都不太懂,却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知灼见和智慧。”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说正确的话,而不是正确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