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种骨盆异常姿势的评估与分析
时间:2023-08-01 23:40:0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骨盆的重要性
骨盆是一个多角形的结构,由左右髋骨、骶骨和耻骨构成,是躯干和下肢之间的骨性连接,上连脊柱,下连股骨。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形成关节,被覆韧带、肌肉、筋膜等组织。
骨盆是颈、胸、腰椎椎体的重要“基座”,是全身骨骼的“中心”,支撑着人体上半身的重量,骶骨承担着维持全身骨骼的平衡及保持良好姿势的重大责任。
平衡的骨盆可以将上半身的重量(全身体重的60%)均匀地分配到左右髋关节,使神经、肌肉、关节都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让身体达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当人体骨盆移位时,会出现各种问题,今日重点讲骨盆常见的异常姿势。
骨盆常见的异常姿势主要有 4 种:骨盆前倾、骨盆后倾、骨盆侧屈和骨盆旋转。
a)脊柱中立位;b)向后倾斜;c)向前倾斜
一、骨盆前倾和后倾
1.筋膜点
使骨盆后倾的肌肉有髂腰肌和腹直肌,这些肌的募集中心点(筋膜点)在髂肌筋膜。
使骨盆前倾的肌有多裂肌和腰方肌,这些肌的募集中心点(筋膜点)在髂腰韧带处筋膜。
注意:不管是骨盆前倾还是后倾,髂腰肌都是部分肌纤维短缩,部分肌纤维被延长。
2.症状
骨盆后倾:可出现髂窝内疼痛或不适,甚至疼痛向大腿前和骶髂关节放射。
骨盆前倾:可造成骶髂关节周围疼痛或不适,甚至疼痛向下肢放射。
3.分析
①肌学分析
骨盆前倾提示多裂肌和腰方肌短缩,而髂腰肌和腹直肌可能被延长,同时也提示屈髋肌短缩,而伸髋肌被延长;若骨盆后倾,则反之(公众号:疼痛康复研究)。
②筋膜点分析
骨盆前倾时提示骨盆后向肌短缩,可能是其筋膜点粘连导致,而骨盆前向肌被延长,其筋膜点可被牵拉而损伤。若骨盆后倾,则反之。
4.评估方法
①视诊
侧面观察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的相对位置
②触诊
首先定位髂后上棘,其内侧深面的筋膜即为骨盆后向(前倾)的筋膜点;
然后定位髂前上棘,其内侧深面的筋膜即为骨盆前向(后倾)的筋膜点;
若筋膜点出现问题,触诊时会感知到有结节、条索、异常疼痛,甚至出现放射性疼痛。
二、骨盆侧屈
1.筋膜点
使骨盆侧屈的肌有臀大肌和臀中肌,这些肌的募集中心点(筋膜点)在髂后上棘与大转子连线中点,臀大肌与臀中肌之间的筋膜。
2.症状
可造成大腿外侧疼痛。
3.分析
①肌学分析
骨盆侧倾时,提示可能较低侧臀大肌和臀中肌短缩,可能会导致较高侧臀大肌和臀中肌被延长。同时较低骨盆侧的髋关节外展(外展肌短缩),较高骨盆侧的髋关节内收(内收肌短缩)(公众号:疼痛康复研究)。
②筋膜点分析
骨盆倾斜时提示较低侧骨盆侧倾肌短缩,可能是其筋膜点粘连导致,较高侧骨盆侧倾肌被延长,其筋膜点可被牵拉而损伤。
4.评估方法
①视诊
从前面观察两侧骨盆,可通过定位髂前上棘判断是否等高;从后面观察两侧骨盆,可通过定位髂后上棘判断是否等高。
②触诊
首先定位髂后上嵴与大转子,两者连线中线深面的筋膜即为骨盆侧屈的筋膜点;
若筋膜点出现问题,触诊时会感知到有结节、条索、异常疼痛,甚至出现放射性疼痛。
三、骨盆旋转
1.筋膜点
骨盆向左旋转肌的筋膜点
骨盆向右旋转肌的筋膜点
2.症状
若骨盆旋转肌筋膜点臀小肌筋膜损伤,可造成髋部和腹股沟区疼痛;
若骨盆旋转肌筋膜点臀中肌筋膜损伤,可出现骶髂关节部疼痛,甚至疼痛向下肢放射。
3.分析
①肌学分析
骨盆向左侧旋转提示可能有右侧臀小肌、右侧腹内斜肌、右侧阔筋膜张肌、右侧缝匠肌和左侧臀中肌、左侧臀大肌缩短,
会导致左侧臀小肌、左侧腹内斜肌、左侧阔筋膜张肌、左侧缝匠肌和右侧臀中肌、右侧臀大肌被延长。
若骨盆右侧旋转,则反之。
②筋膜点分析
骨盆左侧旋转提示左旋肌短缩,可能是其筋膜点粘连导致,右旋肌被延长,其筋膜点可被牵拉而损伤。若骨盆右侧旋转,则反之。
4.评估方法
①视诊
从前方和侧面观察骨盆是否相对于脊柱旋转。
②触诊
首先定位髂嵴最高点(人体的侧面),其下方的臀中肌筋膜即为骨盆旋转筋膜点;
然后定位阔筋膜张肌肌腹,其深面的臀小肌筋膜也为骨盆旋转筋膜点;
若筋膜点出现问题,触诊时会感知到有结节、条索、异常疼痛,甚至出现放射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