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发病率仅次于感冒,基层医生该如何应对?
时间:2023-04-12 20:34:5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腰痛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大多数人一生之中会经历腰痛的困扰,是发病率仅次于感冒的疾病,有研究数据显示,持续超过1天的腰痛的发病率为(11.9±2.0)%,超过1个月的发病率为(23.2±2.9)% 。腰痛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腰痛可分为特异性腰痛和非特异性腰痛。门诊就诊的腰痛患者90%~95%为非特异性腰痛,病程自限,大多数患者数周内会好转,但仍有10%的患者会转为慢性腰痛,而这部分患者消耗了75%的医疗资源。因此,早期识别非特异性腰痛的危险因素并尽早干预,可有效避免患者的疾病进入慢性化。
非特异性腰痛的危险因素
在非特异性腰痛的进展过程中,有多种危险因素发挥着作用,如包括年龄、性别、遗传易患性、种族、吸烟、姿势、职业、工作满意度、心理因素等。
01.年龄
我国30~55岁年龄段人群为下腰痛的好发年龄段。
02.性别
有研究显示,不同性别人群腰痛发生率为男性51.5%、女性48.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03.遗传易患性
白介素 1(IL-1)基因族群与腰痛的发生发展相关。
04.种族
白种人和黑种人较亚洲人有较高的腰痛发病风险。
05.吸烟
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腰痛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06.社会心理因素
包括患者本身的性格、职业环境,其在腰痛的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心理风险包括对疼痛或受伤的恐惧、焦虑失落情绪、对疾病预后的无望感以及社会、环境因素(主要为患者对工作环境的不满)等,这些因素称为“黄色预警症状”。
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
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应先做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的干预,每周进行3~5次锻炼为腰痛的一线治疗方案,研究显示,尽早恢复患者的锻炼及功能活动,有益于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活动。
01.非药物治疗
慢性腰痛患者进行多种非药物治疗,如太极、瑜伽、牵引、针灸、推拿及相关物理康复治疗(激光、短波照射治疗等);急性腰痛患者可进行针灸治疗。
02.药物治疗
一线治疗药物推荐非甾体抗炎药,二线治疗药物美国医师协会(ACP)建议使用哌替啶或曲马多。
腰痛的分层管理
目前,临床指南/共识均建议将腰痛患者进行分层管理,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个体化治疗。国际上普遍采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STarT Back筛查工具(详见图1)进行分层。
图1:STarT Back筛查工具
STarT Back筛查工具特别适合基层医生用来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的简要工具,具体分层管理方案如下:
01.低危患者
低危患者一般有较好的预后,主要提倡宣教、安慰及患者自我管理的综合干预方式缓解患者的症状。
02.中危患者
中危患者建议在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生物学治疗。
03.高危患者
高危患者建议在中度风险治疗的基础上,求助于心理医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生物-心理-社会评估,并制定相应认知行为的管理计划。
腰痛患者如何分诊?
腰痛是基层医疗机构门诊的常见症状,其涉及的相关疾病诊断较为复杂,因此,对于基层医生来说,在遇到以腰痛症状为主诉前来就诊的患者时,可通过以下临床路径(详见图2)将一部分腰痛为伴随症状的患者进行分诊。
图2:腰痛患者基层临床路径
参考文献:
[1] 蒲永棚,粟漩,游丽梅. 非特异性腰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22,31(1):178-180,188.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22.01.048.
[2] 朱晓丹,李琰华,李俊伟. 以腰痛为表现的未分化疾病的基层临床路径[J].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117-122.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