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ukemia】泽布替尼治疗Bing-Neel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
时间:2025-04-05 12:11:2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泽布替尼
Bing-Neel综合征(BNS)是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一种特殊并发症,特指WM的克隆性淋浆细胞直接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的临床综合征。BNS由Bing和von Neel于1936年首次报道。传统上,BNS的治疗选择有限,主要依赖于细胞毒性药物,如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和阿糖胞苷或嘌呤类似物,但这些药物毒性较高。此外,对BNS患者的化疗应充分考虑药物的血脑屏障通透性,而BTK抑制剂可以透过血脑屏障,治疗WM和BNS有效且毒性可控。
基于相对于伊布替尼的良好安全性,泽布替尼成为BTK中处方量较大的BTK抑制剂。学者开展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泽布替尼治疗Bing-Neel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也是目前关于Bing-Neel综合征的最大规模病例系列,近日发表于《Leukemia》。
研究结果
研究设计:该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来自荷兰、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10家中心的所有连续成年BNS患者,这些患者基于脑脊液(CSF)分析和/或脑组织病理学确诊,并接受至少一剂泽布替尼治疗。
患者选择:患者需有归因于BNS的神经系统症状、与BNS一致的放射学异常和/或泽布替尼治疗开始时的阳性CSF。排除同时接受其他BNS系统治疗(利妥昔单抗除外)的患者。
疗效评估:BNS反应在临床、放射学和细胞学亚类别以及整体反应中进行评估,依据现行指南进行分类。
患者情况:共纳入30例BNS患者,其中23例为男性,平均诊断年龄为68岁。
治疗反应:
25例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中,23例(92%)症状改善,其中11例(44%)完全缓解。
19例有放射学异常的患者中,13例(68%)在随访期间进行了重复MRI检查,其中12例(92%)放射学改善,4例(31%)完全缓解。
23例CSF阳性的患者中,15例(65%)进行了重复腰穿,其中6例(40%)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缓解,9例(60%)CSF疾病持续存在。
根据IWWM-8 BNS反应标准,22例患者(73%)可评估反应,最佳总缓解率为12/22(55%):6例(27%)达到完全缓解,6例(27%)部分缓解,10例(45%)无反应。
安全性:14例患者(47%)发生所有级别的不良事件(AE),6例患者(20%)发生≥3级AE,包括3级浅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导致泽布替尼停药)、3级高血压、3级鳞状细胞癌和3级纵隔隐球菌感染(可能与泽布替尼有关)。1例患者(3%)出现4级AE(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需要暂时中断泽布替尼治疗)。1例患者(3%)因原因不明的突然死亡被归类为5级AE和严重不良事件(SAE)。另有1例患者(3%)因神经系统恶化死亡,但没有正式的放射学或细胞学确认BNS进展。
生存数据:中位无事件生存期(EFS)和中位总生存期(OS)未达到。
总结
泽布替尼在治疗BNS患者中显示出持久的治疗反应、可接受的毒性和良好的耐受性,无论是在初治还是既往治疗过的患者中。
当前IWMM-8 BNS反应标准可能过于严格,因为临床和放射学反应率高达>90%,但根据IWWM-8标准的无反应率为45%。大多数患者在CSF疾病持续存在的情况下仍有良好的临床反应,只有40%的患者实现CSF疾病清除。
BNS的治疗指征在临床实践中存在差异,大多数患者因临床症状接受治疗,但一小部分患者因CNS发现阳性而接受治疗,尽管没有症状。
由于BNS的罕见性,前瞻性试验以确认这些数据或进行与其他治疗(如伊布替尼)的头对头比较的可能性极小。因此,这项研究代表了文献中最大的BNS患者病例系列,具有同质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泽布替尼可以诱导BNS患者高反应率,并具有可接受的毒性特征,因此可作为BNS的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Becking, AM.L., van de Mortel, J.P.M., Tomkins, O. et al. Zanubrutinib in Bing Neel syndrom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Leukemia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375-025-02581-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