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心内」OCC专访董鹏教授:中国CTO介入治疗技术创新不断,实现临床突破
时间:2023-06-26 15:58:0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编者按 近年来,介入治疗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逐渐发展为与传统内科和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同时,随着技术的革新,尽管中国的心血管介入器械领域还比较年轻,但发展速度,并已经进入自主创新发展阶段,逐渐实现技术的突破,其中部分器械已达国内外领先水平。 在2023年第十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3)上,梅斯医学特邀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董鹏教授,分享了心血管介入最新进展以及人工智能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 梅斯医学: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在追求创新,“创新”也逐渐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热门主题,比如新器械,新技术,药物和理念等等。在您看来,目前在我国还有哪些非常紧迫,但还没有很好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董鹏教授:OCC大会一直秉承着开放、创新和合作(Open、Creative、 Cooperative)的理念,与心血管领域同道一起开拓创新,碰撞出新的火花,共同推进心血管病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OCC大会已成为心血管领域最为重要的学术会议,是学术的领航和风向标。正如葛均波院士所说,心血管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前进,虽然还有很多技术仍然没有得到很大的突破,但是我们从未停止探索。 国产器械创新不断加强,逐渐向国际领先水平靠齐。在OCC开幕上,葛均波院士通过远程控制心脏介入手术机器人,和团队一起成功完成了一位回旋支病变患者的冠脉造影、导丝输送、光学相干断层影像(OCT)检查、球囊输送、支架植入以及后扩张等操作。尽管可吸收支架、机器人等在国外退市,但在这条赛道上我们仍然做了很多先进的尝试,并且我相信未来会有新的平台,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介入机器人可能在短期内不可能替代人工操作,但是在未来一定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工具。 梅斯医学:复杂介入手术(CTO/CHIP)CTO被称为介入治疗“最后的堡垒”,近年来有哪些重要进展? 董鹏教授:复杂病变历来是心血管介入的热点和难点。葛均波院士在OCC会议期间一定会有新的介入技术和复杂病变的演示,这是历来OCC的一大亮点。近些年来,CTO的手术在葛均波院士建立的平台,也就是CTOCC全国中国介入最大的CTO介入俱乐部,技术不断有突破,更有新的器械诞生,同时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术者。中国CTO的方案和路径是吸取了欧美和日本共识的一些优点后,再结合国内临床实践,于2018年初制定了CTOCC CTO-PCI推荐路径,在提高CTO-PCI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CTO-PCI的规范化进程。随着CTO-PCI新技术理念、临床证据不断涌现,基于本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葛均波院士集CTOCC会员的集体智慧,CTO-PCI推荐路径也在不断更新。 除了CTO,复杂介入手术也备受关注,尤其是对于危重,钙化病变患者。近年来,国产器械的进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且继续飞速发展中。比如应对冠脉钙化的激光消融、震荡波设备。国产震荡波设备正在进行3期临床试验,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很快也会推向临床。同时,国产旋磨介入治疗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实现了轻量化和智能化的突破,简化了手术步骤,提高了手术效率。另外,在国产切割以及国产刻痕球囊等方面,也已取得很大的发展。因此,中国在新器械,新理念和新技术方面,并不落后于世界,我们需要不断的在跟随,不断的在创新。 梅斯医学:在过去几年里,人工智能极大地改变了临床医学的格局。目前,人工智能在心血管介入领域有哪些进展?临床上是否已经采用人工智能,进而帮助临床决策呢? 董鹏教授: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们之前举办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专题论坛,主要针对心血管的功能学,影像学和装备技术三个方向,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讨论。人工智能在心血管领域,不仅可以实现个体化、全病程主动管理,包括健康要素综合管理,辅助诊断、干预疑难/急性临床问题,还能让不同地区的患者都能享有可及性、公平性、同质化和可负担的医疗服务。 就像葛均波院士所表示,未来,“数字孪生”将会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虽然医疗元宇宙的长路漫漫,但是未来必来,未来已来。在元宇宙中,构建个体化的数字孪生就是将真实个体的生物学、机体、器官、组织、多细胞和亚细胞等维度的数据创建为模型,再由模型构造数字孪生,通过数字孪生具体数据预测真实个体发病风险、作出疾病诊断、分析预后情况和进行治疗优化。 目前,美国已经开始让微软用最简单的语音输入生成电子病例,其实中国也能做到这个水平,无论是硬件和软件。我相信未来人工智能的技术在心血管的无论是影像、功能学、装备还有各种软件以及临床应用上面都会有不断的突破和应用,会有很多新的技术,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