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部到儿科专家:“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现象的背后真相

时间:2021-05-12 07:43:3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日,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引发热议,截止目前,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7.8亿次,网民评论褒贬不一,有人将讨论拓展到“性别歧视”的问题,有人开始深思造成“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背后的原因。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找到了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的儿科专家们来帮助大家解疑释惑。

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何为“阳刚之气”?对此,央视评阳刚之气不只是男性化,男性在风度、气概、体魄等方面表现出刚强之气,是一种美,但阳刚之气并不等于简单的“行为男性化”。教育不只是培养“男人”“女人”,更应注重培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让身体和心智一并健康成长,才是该被关注的。

而回归“当今男孩气质趋于女性化”的问题,这种现象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归根结底离不开这三方面的影响。

第1:娱乐导向带偏审美

过去的电视剧男性以塑造浩然正气、高大伟岸的男人形象为美,如今的影视,男性大多塑造“小鲜肉”式的“奶油小生”,里面的男性形象往往涂脂抹粉,精致魅惑,追求女性化审美。这对于观看影视节目的儿童或追星的青少年来说,长期受网络影视里的“男性女性化”形象渲染,无疑会有很大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影响,并会滋长一批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社会风气。

第2: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学校教育中,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女性教师的比例都越来越高,幼儿园阶段的男教师比例还不到2%,学校教育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并且目前的学校教育以知识教育为重,生活、生命及生存教育严重缺失,但往往很多品质的培养,与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体育锻炼不仅能让身体强健,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意志品质的磨练也尤其重要,这也正是“阳刚之气”培养的关键。

对此教育部提出:将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及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研究等方面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第3: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其实占主导地位,但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承担主要的角色,不少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是缺位的。孩子从小接触多的是“母系”,处在“婆婆妈妈”环境里,男孩子们就缺少了“阳刚之气”。但其实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父亲的存在,对男孩“男子汉”气质的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儿科主任龙军表示,家长从小给孩子传输一种错误的认知观,会导致孩子心理稍显畸形。例如如果家长把男孩当女孩养,从小给孩子穿女装、化妆等,给予男孩“女性化”的心理灌输,那么很容易扭曲男孩的心理,并从心理认同自己是女孩,导致性别认同上出了问题。倘若到了青春期,即使被同学取笑而产生困扰,但仍然不认为自己性别认知上有问题,那么他将会一直往女性化发展。这说明了家庭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其实,正确的家庭教育不仅对塑造孩子的“阳刚之气”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小儿特殊发育精神类疾病,例如孤独症、多动症、抽动症、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脑瘫等疾病的治疗有良好的指导性作用。在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医家康”综合康复体系中就有提到,对于复杂且长期见效的病症,单是靠医院和康复中心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进家庭训练以及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去合理引导、正确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健康。通过医院+家庭+康复中心多维度综合干预,全面促进孩子身心同步康复。

上一篇: 北京治疗慢性胃窦炎哪家医院好

下一篇: 成都白癜风医院:女性是怎么护理白癜风比较...


 本站广告